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110字。
  《荷塘月色》教案与学案
  高一语文组刘进喜2008.12.10
  【教学目标】:
  1.理清全文结构,整体感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对生活化语言的巧妙艺术加工。
  3.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进而学习运用比喻、通感、。
  拟人和叠字表情达意的技巧
  【教学重点】:
  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走过了坎坷不平的道路。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可以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色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这对全面、正确评价朱自清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放录音,配乐朗诵《荷塘月色》,初步感知课文
  提问: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明确:主要三方面:景物优美;感情真挚;语言清新而不失自然。
  三、作品内容结构分析。
  在教法上可以有两种考虑:让学生提挈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用语要简明、准确),然后进行归纳。
  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
  去荷塘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
  第4段荷塘美丽的景色。
  观荷塘第5段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
  第7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蹁回家门。
  从写景状物的角度上看,第2~6段显然是文章的主体内容,应归为一部分。第1段是“引子”也应独立。第7~8段由现实写及想象中古时候的旧俗,突转一笔(回到家门)收束全篇。
  这样分析,全文确实应划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
  第二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景)
  第三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情)
  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感情思路。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忽然想起来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