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90个字。
依空间之序,绘自然之景
江苏省阜宁县罗桥中学 彭飞
按空间顺序描写景物,是常用的绘景方式。按空间顺序写景,由于作者立足点(又称观察点,是作者面对观察描写对象所在的位置)的不同而有几种不同的写法:定点法、换点法、选点法。
定点法绘景就是作者从一个固定的立足点上,将视野里出现的上下、左右、远近的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以描写,来表现景物特征。运用这种方法绘景,虽然立足点不变,但观察者的视线有很大的活动自由,可以仰视,也可以俯视,可以平视,也可以“左顾右盼”,并且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因此可以把景物描写得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这种方法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相对稳定静止又不很复杂的风景画面的描写。如《小石潭记》(苏教版八下)对小石潭的描写,开篇写发现小石潭,接着便以潭边为立足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描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向下俯视,抓住石潭形状的特点描绘石潭的潭底。再接着写潭中之景,着意描写鱼和水,动静结合,写近处所见。然后“向西南而望”,写远望之景----“斗折蛇行,明来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最后环视小潭,写小潭四周景物“竹树环合”,写潭上气氛“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借景抒情,抒写作者悄怆悲凉的心绪。全篇条理清晰,毫不散乱,景物特征鲜明。再如《济南的冬天》中对雪后山景的描写,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顺序层层铺写,把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由于立足点固定不变,就好像是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焦点醒目,文章显得充实完美。
有些景物从不同角度、不同立足点看是有不同的效果的,并不是站在一个地方不动就能看清楚的,需要从几个角度或几个地方看,才能看到它的全貌,才能看清它的妙处。要描写这样的景物,就必须用换点法。换点法绘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按照作者的行踪顺序,对同一景物的不同角度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或各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它的特点是立足点不断变化,根据描写的对象是否改变又可分为定景换点法和移步换景法。定景换点法指立足点变换而描写对象不变的绘景方式。运用这种描写方式,同一景物迥然不同的千姿百态的景象就会呈现在面前,令读者对所绘景物有一种立体感。如朱自清的《绿》(苏教版九上)这篇文章写梅雨潭的瀑布就是由远及近地变换观察点,写出了对瀑布的不同印象。作者首先描写在山边所看到的瀑布远景:“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这里对瀑布的声音和概貌进行了描写,使读者对梅雨潭瀑布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接着,作者变换观察点,描写在“亭边”所看到的瀑布近景:“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儿,不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石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