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160字。
  综合性学习:认识儒家文化
  前言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全球化竞争的时代,这里虽然没有血流成河的残忍,却有着优胜劣汰的无情。今天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智慧的竞争,只要有竞争的地方就伴随着对智慧的渴求。然而智慧总是隐藏在人们的心灵深处,犹如打火石,只有在激烈的碰撞中才能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今天的竞争,其背后是文化的竞争。但是,一种无序的文化繁荣或者一种混乱的思想活跃,带给人们的不是知识和智慧,而是理性的疲惫和精神的迷茫……
  儒家文化已经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已经深入骨髓地溶入到我们的民族血液之中,已成为我们的文化之根。中国人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审视反思儒家文化则是不可回避的必须直面的问题。作为高中生,审视儒家文化更是精神成熟的标志之一。一个不能认识自己文化之根的人,在精神上不能算作是一个成熟的人。                 
  怎样认识儒家文化呢?我们应该把她置放在我们民族文化的大视野中,立足当今时代来审视与反思。
  □□坐标定位
  中国三圣的价值重估
  先秦三圣:老子、墨子和孔子,是开创了中华文明真、善、美三个方面最初精神境界的伟人。
  老子是中国第一个把真话说到最高境界的圣人,正是因此,尽管他只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然而中华民族历史号称五千年,却惟一只在老子的著作中具有关于真理的最完备的表述。只有他能说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这样可为真假判断做出第一奠基的箴言。也只有他,敢于大胆地劝诫人们,包括一切统治者,“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令人非常遗憾,汉代“独尊儒术”之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说真话、讲真理的人全都已死绝,后来的中国人甚至连真理是什么都不知道了。正是因此,中国历史上,直到今天,歌功颂德、自吹自擂的无耻之声不绝于耳,专事吹捧的人们有福了。汉代之后的儒家文人能把好话说尽,而专制统治者则能把坏事做绝,惟独苦了中国普通的老百姓,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没有真理的世界即是如此。
  墨子是中国第一个把善(实用的)话说到最高境界的圣人。正是因此,中国两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惟一只有在《墨经》之中可以找到关于逻辑的论述。逻辑是什么?逻辑是人类讲理的工具,只有讲理的人才需要有逻辑;不讲理,动辄使用暴力和诅咒来对待他人的人是根本不需要有逻辑的。不仅如此,希望做好实事的人,比如工匠,也同样需要有逻辑,因为逻辑实际上也反映了物质世界、生命世界的规律。中国过去的儒家文人,既不需要讲理,也不需要做实事,所以他们根本不需要有逻辑,当然也根本不会去研究逻辑。
  孔子是中国第一个把美(好听的)话说到最高境界的圣人。说美好的话也是需要的,因为这反映了人类的理想和愿望。“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同”之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梦想等等,的确非常诱人。可惜这一切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缺乏真实性,几乎是人们永远的愿望,或伪君子用来作自我表白的幌子。可是孔子的确有他真正的价值,他的真价值在于,他为中华民族的家庭奠定了“亲亲尊尊”的私德。“孝悌忠恕”中的“孝”、“悌”二字,事实上构成了中国人两千多年来几乎惟一的生存价值或生命意义。朱熹赞美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把孔子比作阳光,较真起来,这不恰当。阳光应是真理,用阳光来比喻老子或墨子还有点影子,但这二位实际上却并没有在中国历史上起到应有的作用,虽然这不怪他们本人,是后来的“独尊儒术”遮蔽了他们。我倒觉得把“夜”字改成“冬”字比较恰当。孔子的“孝为仁之本”的确在中国人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整个极权专制的社会中,到处充满着暴力、诈骗、谎言,世道冷酷,然而家庭中的“孝悌”所赋予中国人的亲情,却给予了中国人“相嘘以湿,相濡以沫。”的最后一点温暖。在漫长的中国中世纪中,中国人活一辈子,也不就只指望这一点点亲情的温暖吗?那种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赏心乐事”,真有那么“乐”吗?“洞房花烛夜”是人生的历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