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1张。结合写作讲解引用的方法,让学生的文章文采飞扬。配套教案约2530字。
语言仿写之引用
编写:宜章一中刘素华
【导入】:引用是一种常用的艺术方法。“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巧妙地运用引用,能使说明文更显生动,能使议论文更见雄辩,能使散文更具文采,能使散文更现魅力。从内容上来看,引用的内容丰富多彩;从形式上来看,引用的形式多姿多彩。常见的有引用诗句、谜语、成语、俗语、歇后语、谚语、格言和歌曲等。今天,我们将以诗句入手,一展引用艺术的魅力。
要做到“恰当引用”,还需要一些具体的方法。
1、明引 2、暗引 3、嵌引
【引用的艺术】
一、明引诗文出文采
1、明引名言警句是引用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因受语流中某一词或短语的启迪而联想到曾经碰到过的也刚好有这个词或短语的名言警句;或者由于意旨相近而由此及彼。
例1、现代文明的拥有,使得本已很累的人们更加模糊了诚信的影子,使得本已寂寞的影象隐藏于纸醉金迷的灯红酒绿中,抽象的尘封在政治课本的某个角落里。罗兰曾说:“人生的大海上,风高浪急,你须自恃扁舟,方能到达彼岸。”美貌、健康、才学、金钱、荣誉……生命的小舟上要装载的负荷实在太多了,不知失掉了诚信的年轻人哪,能否驾驭生命之舟,由此,便想到了林肯最爱读的那首诗:“健康的红晕变成了死亡的惨白,金色的沙龙变成了棺木与尸衣,只在一眨眼,,一吐纳之间。”噢,人类何必骄傲呢?时间是永恒的见证,当时间的翰海吞没了美貌与健康,吞没了金钱与荣誉,狡诈的文明人啊,患得患失的文明人哪,你还剩下什么?! (《诚信归去来》)
2、有的时候,由相近联想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记忆中将某一问题或某一景物或某一现象的古今诗词佳句汇集一起,构成排比,产生一种一气贯通的雄伟气势。
例2、带着满脑子的问号,我碰到了文学老师。她正品茗吟词呢。啜一口清茶,她略带文化的忧郁,缓缓而道:“风是一种文化,对的,一种文化。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有什么桃花文化,青铜文化……风,也是一种文化。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汉高祖刘邦到李煜、王安石,风无不是一种永恒的文化。譬如,‘大风起兮云飞扬’、‘山雨欲来风满楼’,还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春风又绿江南岸’等等。”哦,我明白了,风还是一种深沉妙不可言的文化。(《风是什么》)
二、暗引仿作显新意
例3、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十年寒窗,九章算术,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五经,四书三德,两雅一心,诲人不倦,点点心血,德育英才泽神州。(《山村的故事》)
其实引用得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这完全决定于作者平日的阅读。本例作者暗引了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对诗的典雅故事。要是没有熟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