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共20张,教案约6650字。
《乡愁》教学设计
fzh
一、教学背景
2008年10月,我校开展“人人上一节优质课”活动。《乡愁》一课得到学校领导和师生的一致好评。
二、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是一组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新诗单元,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情感,具有抒情性强,形象鲜明,想象丰富,语言优美的特点。这些必须由学生自己在个性化的阅读过程中感悟体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吟诵欣赏这些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又可以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乡愁》具有以往乡愁诗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浓郁的思乡爱国之情和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和学习本诗,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个性化的阅读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品味凝练的语言,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造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乎完美的形式
2、品味语言,感悟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深刻理解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品味语言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欣赏音乐《想家的时候》,创设氛围)
师:故乡,是每个漂泊在外的游子魂牵梦绕的地方,想家的时候,缕缕乡愁总是扯动人们心底最深的痛。乡愁是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你能想到哪些有关乡愁的古诗句?
生1: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生3: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生4:李白的“谁家玉笛暗飞声?何人不起故园情”
……
师: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今天我们来学习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吧,那位同学来介绍介绍?(学生纷纷举手)
生1: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赴台湾。
生2:余光中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白玉苦瓜》等。
生3:诗人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是他诗歌的主要内容。他的诗歌具有浓重的中国意识和深重的历史感,构思精巧,意象新奇。
师:大家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获取信息,很好。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与台湾长期阻隔,不通邮不通航,诗人又长期漂泊海外,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下这首著名的《乡愁》
(三)指导朗读
师:诗歌是跳动的音符,赏读诗歌要注意诗歌的感情基调和朗读节奏,语调和语速。下面欣赏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1、 播放课件,听录音朗读,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和朗读节奏(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录音。朗读深沉图文并茂,学生被深深感染了)
2、 明确感情基调及语速
师:听完录音,谁能说一说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语速?
生:这首诗语调深沉语速舒缓。
生:还有点哀伤。
师:“感情动于中而节奏形于外”,诗歌是讲究节奏的艺术,还要读出重音。请大家便标节奏边小声读,体会重音;并在小组内试读,试评,推荐出读的好的同学。
(学生边快速标节奏边读,组内试读点评,气氛热烈。师巡回指导,并参与点评)
小组代表朗读,竞赛,学生评出最好的。最后在老师指导下分男女生朗读。个性化多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