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40字。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教学设计
  郴州市一中 林小茜
  【单元教学目标】
  1、“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中既要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又要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
  2、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文的能力。
  3、把古代散文的诵读当作教学目标之一,帮助沉重培养良好的语感。
  4、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过程】
  中国艺术注重体验,西方艺术注重认知;中国艺术以直觉体味取胜,西方艺术以哲理思辨取胜。在中国文学艺术中,“形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否具有形象性,是评价作品艺术性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艺术形象在不同艺术样式、不同艺术作品中有复杂的表现形态。诗、词、曲赋、小说、戏曲,这些艺术体裁创造艺术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其中的艺术形象的特征也并不相同,有的表现为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本单元中的《项羽之死》《西门豹治邺》《大铁椎传》;有的表现为生动曲折的故事,如《西门豹治邺》《大铁椎传》;有的表现为情景交融的意境,如《过小孤山大孤山》;有的表现为物象和道理的结合,如《阿房宫赋》;还有的表现为物象、情景、情绪、哲理……好的艺术形象都是审美物象和审美意象的有机统一,能够使我们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感悟其理。
  一、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文学作品中形象性描写,多姿多彩,美不胜收。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都非常重视形象,但是二者的形象性又有差别。
  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常常“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因而,诗歌的兴象非常发达,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需要仔细品味。
  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句式散体化,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显豁。实用性较强,有鲜明的意旨,叙述、说明乃至议论性成分较多,理性较强。但优秀的散文作品常常为了避免枯燥的说理,而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吸引读者。不同散文类别中,艺术形象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山水游记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具有独特风貌韵味的山水风物,通过描绘景观,抒写游兴和感受,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陆游的《过小孤山大孤山》;人物传遍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通过对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如《西门豹治邺》《大铁椎传》《项羽之死》《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说理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直观准确的事实论据,通过语言描写、举例、抒发情感,使形象富于形象性,如《庖丁解牛》《劝学》《过秦论》《师说》;叙事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细致生动的事件,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抒情类散文的形象主要表现为真挚动人的情感,如《陈情表》《祭十二郎文》《项脊轩记》。不管散文中有没有具体的审美物象,都可以有好的艺术形象。
  散文和诗歌形象性具有不同的特点,清代学者吴乔曾以做饭和酿酒分别比喻作文和写诗,说明二者的差异。诗歌注重提炼和升华,有许多跳跃和省略;散文着实具体逼真,跟现实生活情景很贴近。
  在散文中,好的艺术形象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本单元所选的六篇散文都以形象性取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