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20字。
现代文阅读结构思路类题目
解题策略
山东胶州三中 刘衍明
电子信箱:liuyanming69@sina.com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现代文阅读的重要考点,据笔者统计,近年来各地高考大都设题考查——2007年全国卷Ⅰ、湖北、上海、重庆、安徽、福建、海南宁夏、江苏、江西 、辽宁、山东、四川等13套题涉及这一考点,2005年、2006年涉及这一考点的考题均在10套以上。对于这一热点题型的主要设题形式及解题策略,我们很有必要深入研讨、认真掌握。
基础篇·分类解析
一、分析某一句段作用
示例:2006全国卷Ⅰ《阳光的香味》
15.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①“稻埕……光泽”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②“农夫……铜色”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③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解题策略:分析文中某一句段的作用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和结构。内容可以联系文章中心或句段本身确定,结构则要看该句段所处的位置,如果在开头,常用“引起下文”或“为……作铺垫”等套话来说明,如果在中间,常用“承上启下(过渡)”等套话来说明,并简要分析上下文的大意;如果在结尾,常用“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或“发人深思、余味无穷”等套话来说明。
二、分析某一内容与题目或中心的关系
示例:2006江西卷《秋光里的黄金树》
16.作者写秋天的落叶,为什么要联系孩子和老人来写?(4分)
参考答案:与对待落叶冷漠而又高傲的人进行对比。表明人类要爱护自然,珍惜自然豪华慷慨的赠予(或突出天真的孩子和睿智的老人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解题策略:我们必须明白:文章中任何材料都不是随便运用的,而是围绕中心,为深化主题服务的。本题型的一般答题思路是:通过对比或映衬手法,强调突出主体事物某一特点或精神。所突出的内容通常可以从文中找到,多为该段或全篇的中心句。此外,有些题目可以答增加意韵,或者使行文更加曲折。
三、分析两个段落之间的关系
示例:2006北京卷《给“书虫”当夫人》
20.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你认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4分)
参考答案:第一问:第一段着重写“书虫”如何爱书。第二段主要写“书虫”如何爱读书。第二问:从“书虫”爱书,进一步写到他爱读书(研究、写书),两段描写逐步深化,丰富了“书虫”的形象。
解题策略:本题型常见思考角度有伏笔与照应、递进与深化、补充与延伸、对比与衬托、提问与回答,等等。当然,回答多个句段关系及作用,同单一句段一样,既要从结构方面入手,又不能忽视内容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