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90字。 
  文通中学基础教案      No.3-4 
  第1、2课时 学科 语文 课题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课 型 作文 
  年级 七年级 主备人 梁晓红 审核人 王飞 授课时间  
  目  的  要  求 
  1.懂得写文章要做到条理清楚,才能文脉贯通。 
  2.培养确定线索,使文章一线贯通的能力。 
  3.提炼生活,发现生活中美丽的人和事。 
  重 点 
  难 点   1、教学重点:从有效的材料中发现能一线贯通其中的线索。   
  2、教学难点:围绕线索合理的安排材料。  
  教学方 法 指导 讨论 范文引路 
  教具准备                                                              
  学情 
  分析  
  教  学  步 
  骤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写作记叙文,为什么有的同学写作文章头绪不清,条理混乱,而有些同学洋洋洒洒,下笔千言而有条不紊,因为后者能将庞杂的材料,紧紧围绕某种事物或某种情感有机的串联起来,这就是文章的线索,那么怎样为文章设置线索,使文章文气贯通呢,这就是我们这次习作训练的重点。  
  二、揭题明标:  
  板书: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要求:懂得写文章要做到条例清楚,才能文脉贯通。 
  培养确定线索,使文章一线贯通的能力。 
  提炼生活,发现生活中美丽的人和事。 
  三、知识链接: 二次备课 
  教  学  步  骤 
  学生读第二单元后的知识短文《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讨论明确: 
  (1)什么是线索? 
  线索是以某个事物将文章的材料组织和串联起来,并贯串于全文始终的一种写作技法。“线索犹如缝制衣服的线。” 
  (2)线索的作用。 
  它能把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内容贯串起来,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正如“做衣服,先要裁剪布料,然后用线把一块块布料缝制起来。没有线,缝不成衣服。” 
  (3)设置线索的方法。 
  以“人或人的某种感情”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4)安排线索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线索必须和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必须有利于记叙情节的展开,必须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意思; 
  第二,线索一经确定,就要用它组织好所要表达的内容; 
  第三,线索的安排还要做到首尾呼应,使全文上下一贯,结构严谨。  
  四、训练题目: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记事写人线索清楚》第二题,不少于500字。 
  五、审题指导:  
  本题要求学生运用几件事来表达一个中心。几件事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有一根贯穿线索。这根线索就是自己和小伙伴彼此的了解不断加深,两人的友谊在逐渐加强,要以这根线索将全文的内容组织在一起。 
  六、构思指津:  
  思路之一譬如写一写刚进小学时的“我的同桌”,那第一位同桌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篇文章应该以人物为线索,这个线索就是文章将要写到的“同桌”。写些什么事呢?那可写的多啦。是不是曾经有过一次误会,她对你说了她的一个心中的秘密,而你却在不经意间把这个秘密传给了你的朋友。于是,同桌和你互不答理……但是,几天以后,当你因为生病没有到校时,一个问候的电话又让你热泪盈眶,你再也不用抱怨同桌的小肚鸡肠了……又一个学期。“同桌”已经调了位置,不再是同桌了。可是,你们还是那样的亲密无间。她会把最知心的话告诉你,你也会把最秘密的事说给她。节日 二次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