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3520字。
高中古汉语知识集成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下吉中学语文教研组 王满仓改编
目录
1、汉字的形体结构
2、汉字的形体演变
3、汉字的使用
4、古汉语词汇的特点
5、古今词义的演变
6、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7、词类的活用
8、古代汉语的词序
9、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10、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
11、古代汉语副词
12、古代汉语代词
13、古代汉语连词
14、古代汉语介词
15、古代汉语语气词和词头、词尾
【汉字的形体和结构】
一、什么是汉字的形体结构
汉字的形体结构,是指汉字的构造方式,即体现造字意义的字形结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汉字的结构,如“章”字,从书写结构讲,分为立、早两部分,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立早章”。古汉语讲汉字的结构,主要是从造字角度讲的。章是由音、十两部分组成,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云:“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书写结构只能告诉人们一个字的写法,造字结构则能体现一个字的本来意义。“乐竟”是指音乐告一段落。先人造字之初,就是根据事物的一定意义来造字的。清代王筠在《说文释例》中说:“许君之立说也,推古人造字之由,先有字义,继有字声,乃造字形,故其说义也,必与形相比附。”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头脑中,先有对某种事物形成的观念,即意义;然后有词的语音形式,即字的读音;最后才依据意义和读音造字,即字的形体结构。所以,汉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都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
二、为什么要分析汉字结构
分析汉字结构,有助于了解和掌握字的本义。如:“沙鸥翔集”的“集”,本作“”,从三个隹的在木上,会意,本义是群鸟聚集在树上。“春和景明”的“景”,从日,京声,形声,本义是日光。“夸父逐日”的“逐”,甲骨文从止在豕后,止是人的脚,在猪的后面,会意,表示追逐的意思。“晴初霜旦”的“旦”,甲骨文写作,金文,小篆,像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本义是早晨。
分析汉字结构,还有助于了解汉字的古代读音和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如“夸父逐日”的“父”,通“甫”。“甫”字从用父声,因此二字古代读音相同或相近,故相通。又如都邑的“都”,从邑者声,以“者”为声符;上古汉语里d与zh、p与f不分。这些形声字及其声符的读音,反映了形声字产生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我们将在“音韵学”部分做一般性的讲解。此外,识字教育、正字法、古籍整理、字典编纂、检字法等,都要求能正确地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
三、六书简述
汉字的形体结构,传统有“六书”之说。“六书”的概念由来已久。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古代职掌教育贵族子弟的官员)掌谏王恶,而养国子(公卿大夫的子弟)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周礼》是儒家十三部经书之一,成书大约在战国之际,这说明远在先秦时期就已有“六书”的概念了。到了东汉时期,解说“六书”内容的主要有三家:
1、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说:“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2、郑玄给《周礼•地官•保氏》作注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3、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