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小题,约9960字。
2008-2009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和睦(mù) 挨打(ái) 附录(lù) 弹坑(dàn)
B.粘住(zhān) 栖息(qī) 一撮(cūo) 狼吞虎咽(yàn)
C.狙击(jǔ) 送丧(sāng) 嗜好(shì) 睫毛(jié)
D.胡诌(zhōu) 刹那(chà) 泥泞nìng 吝啬(s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瓦砾 销魂 窒闷 贤惠
B.邂逅 好象 忧郁 缘故
C.勋章 卷屈 衣襟 睫毛
D.耽搁 脸颊 预感 篷乱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因台湾当局宣布与圣卢西亚恢复所谓 “外交关系”,中国驻圣卢西亚大使宣布 中国与圣卢西亚外交关系。
②在5月4日结束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杭州市有关部门与中国动画学会签订了合作 ,准备共同培养动漫人才,开发动漫资源。
③距离同济大学校庆还有5天, 世界各地的校友将启程,前往上海参加庆典,共贺母校百年华诞。
A.终止 协议 不日 B.中止 协约 翌日
C.终止 协约 翌日 D.中止 协议 不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告了文革的结束。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斗,河清海晏,我国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
B.有什么困难你尽管告诉我,我一定鼎力相助,不用请客,不用言谢,谁让咱们俩是二十多年交情的老朋友呢!
C.走进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人们可以看到一棵棵高大的雪松气冲霄汉,像守护在国境线上的哨兵,十分威武壮观。
D.没有刘备与诸葛亮齐心协力,同室操戈,单凭小小的蜀国,怎能在强敌的威压下建立大好局面呢?
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招募工作正式启动以后,社会各界立刻积极响应,普遍关注,仅北京地区三天内报名人数就突破4万。
B.尽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但抗震救灾的勇士们仍然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证了灾区道路的有序畅通。
C.商场保安员的职责是保护商场的货物安全和环境安全,不是执法机构,擅自打人行为属于执行公务过程中侵害他人权利的行为。
D.据“搜狐网”报道:“两会”结束后,总理会见中外记者,回答了两个日本记者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希望4月份对日本的访问将成为一次融冰之旅。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明王朝统治中国的276年间,白银经历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明朝禁用金银交易,到了明后期,白银则已经通行于全社会。迄今为止,对于这一货币化过程,中外学术界无不以《明史》正统初年明英宗“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的诏令为根据,以为是朝廷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明英宗以后才逐渐为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随着白银成为合法货币,白银迅速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到了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标志着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
此时,一方面明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外。中国外来白银最早的源头是日本,虽然日本出产的金银在16世纪中叶以前就有向外出口的记载,但那时日本向中国输出的主要是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情况的转变是自16世纪40年代开始的。当时,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到日本九州。它们的目的不再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银。有需求就有开发和供给。也正是这一时期,日本银矿的开发得到了迅速发展,16世纪后半叶日本的输出品中,白银独占重要地位,而对中国丝与丝织品的巨大需求,则构成了银产量激增的日本方面的原因。在美洲方面,当西方走向世界寻求财富时,最早寻找的是黄金,但也是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西班牙在美洲转而开采白银且产量激增。当时达到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几乎立刻了解到中国商品对于他们的意义,立即开始与中国海商的贸易。美洲白银不仅从马来西亚流向中国,带动了整个东南亚贸易。也从欧洲运至印度,再流到中国,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水银、麝香、朱砂等。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
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意味着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走向商品经济转变,同时也使中国更多更主动地走向世界。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历史转折的开端相联系,一个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另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摘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
6.下列对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由于明初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因此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并没有开始。
B.正统初年明英宗颁布“弛用银之禁”的诏令,表明白银开始货币化。
C.明代白银货币化虽然是从民间开始的,但后来朝廷的推行加快了它的进程。
D.明代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促使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明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
B.1 6世纪中叶以前日本向中国输出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白银并不占主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