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520字。
  作文人物类经典素材及使用范例之钱钟书
  001yz@21
  【生平事迹】
  一、夫妇互为捉刀写“情诗”
  钱钟书和杨绛都是大学者。像他们夫妻一样既是学者又是作家的,在现当代已很少见。他们二人互为捉刀为对方小说中的人物代写情诗的事,更是鲜为人知,可视为一则文坛佳话。 
  读过《围城》的读者当会记得,苏文纨小姐那把飞金扇上题着一首小诗:“难道我监禁你?还是你霸占我?你闯进我的心,关上门又扭上锁。丢了锁上的钥匙,是我,也许是你自己。从此无法开门,永远,你关在我心里。”这首诗曾遭到方鸿渐的嘲笑。其实,这诗并非是钱钟书为书中人“按头制帽”而作,它出自钱先生的夫人、学者杨绛的手笔。这个谜底在《槐聚诗存》中,杨绛在钱诗《代拟无题七首》的“缘起”中揭开。几年前,杨绛想写一部小说,请钱钟书为书中人物拟作旧体情诗数首,钱钟书说:“你自己能写,并且能体贴入微。”杨绛笑着说:“你的《围城》需要稚劣小诗,你让我捉刀。如今我需要典雅篇章,你为何推诿?”于是钱钟书替杨绛写了《代拟无题七首》。诗成后,杨绛认为“韵味无穷,低回不已,绝妙好辞。”她决定不写小说了,留下这七首诗就“尽得风流”了。这对学者夫妻互相代拟诗作,成一文坛趣话。这七首诗中最后一首的诗句如下:“少年绮习欲都刊,聊作空花撩眼看。魂即真销能几剩,身难久热故应寒。独醒徒负甘同梦,长恨还缘觅短欢。此日茶烟禅榻畔,将心不必乞人安。”这首诗道尽了岁月与情爱的关系,爱情有时并不是永恒的。《槐聚诗存》出版于1995年,是钱钟书的旧体诗集,可视为钱诗定本。这是钱钟书生前留下的最后一本书,想到这一点,觉其弥足珍贵。
  二、“横扫清华、饱蠹牛津”的钱钟书
  1910年11月21日,一代奇才钱钟书先生诞生于江苏无锡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钱基博先生曾任清华大学、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国立蓝田师范学院等校教授,是一位学富五车、桃李满天下的著名国学大师。他一岁时“抓周”,第一下就抓到了一本书不放,家里人特别高兴,因此他的伯父给他起名为“钟书”,钟情于书,这个名字好像验证了钱钟书一生都嗜书如命的脾性,也仿佛就是他“平生淡泊,独钟情于书”的“书痴”生活的写照。在父亲的直接指导下,钱钟书博读群书,精于写作,古文根底非常雄厚。
  钱钟书考入清华有一段佳话流传:1929年钱钟书考清华大学外文系时,数学考试极差,考了15分,本应被退回,但因国文、英文两科得了特优(英文还是满分)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是校长亲阅试卷后定夺收下他。可以说,当年清华大学心胸的宽阔为一代才子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清华藏书之富,在当时各大学来说是数一数二的,清华图书馆书库、书架上的书,经常满满当当的几十万册,中外古今图书无不应有尽有。对钱钟书来说,进入清华真是如鱼得水。一入清华,他就以“横扫清华图书馆”的气魄投身书海,开始创造一项又一项“纪录”:读书数量第一;发表文章第一:考试成绩第一;口出狂言第一……钱钟书28岁时被破格聘为外文系教授,这在清华园也是绝无仅有的。
  1935年,钱钟书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取教育部第三届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资格,同年与杨绛完婚,然后共赴英伦留学。在英国,钱钟书就读的学校是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Exerer College),牛津的藏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为了博览国内不易看到的书籍,钱钟书除了听课以外,日夜埋首于图书馆,孜孜不倦阅读了大量的图书,认真地做了笔记。两年后,他以精彩的论文《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获得牛津大学副博士学位。英、法三年的学习,为钱钟书从国学到西学融会贯通,具备现代意识和世界性的眼光,以至后来成为东方睿智学人,名满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记忆超群、学识广博的钱钟书
  钱钟书在蓝田的国立师院任教时,图书馆的《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等大部头丛书,他都一一浏览。他看过的文集,仅明清别集就有千种之多,这些别集,不管是大家、名家,还是二、三流的小家,别人随便拿一部来考问他,即使是晦涩生僻之作,十之八九他也都能准确无误地复述其内容,有的甚至一字不差。
  黄永玉要写一个有关“凤凰涅槃”的文字根据,但有关这四个字的材料一点影也没有。他找遍了《辞源》、《辞海》、《中华大辞典》、《佛学大辞典》,《人民日报》资料室,请教遍了北京城一个庙一个寺的和尚方丈,民族学院,佛教协会都请教过了,查遍问遍北京城,一点根据也查不出!他忽然想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救星钱先生,连忙挂了个电话,钱钟书就在电话里帮他解决了这个难题:你去翻翻中文本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得到。”黄永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