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60字。
《听听那冷雨》教学设计
作者:高 军
文本定位策略:
《听听那冷雨》所在单元为苏教版必修二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的第一板块“一花一世界”。本课时的重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鉴赏写景状物类散文意境美的方法,学会利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对文本进行涵咏品读,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概括提炼鉴赏方法,进行个性化解读、多元化解读,开拓创新阅读空间。
目标及攻坚策略
知识重点、难点:如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化散文”的情思、意境和语言。(5、10、12节为重点)
攻坚方法:
①授之以渔。让学生首先学会解题和寻找文脉关键句段,把握情思。
②实践出真知。让学生配乐,个人朗读与教师朗读,在比较中总结朗读的一些技巧,通过断句和意象分析来品味意境。让学生在美的情景创设中,运用美读的技巧,在实践中把握情感。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可设计一个仿写,观察学生对于文本语言或其他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师生PK,激发学生斗志,在潜移默化中突破重点。通过读、赏、写多角度品味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方自己的故乡,故乡之于我们,就如同母亲一样。曾经爱过,就永远不能忘怀。尽管可能会因为岁月的漂泊而变得沧桑,但那曾有的思恋,却永远不会改变,因为它藏在心的深处,时不时的浮上来,温暖我们一生的梦。那么在这种思念中再加上一点雨呢?一点冷冷的雨,又会怎样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余光中的“冷雨”中,寻找那一份久违的感动。
(二)展示第一教学板块标题:总体把握,有的放矢。
1、作者写了哪些地方和哪些时候的雨,又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来感受雨的?(利用这两个问题带领学生探索文章的脉络和基本技巧)
参考:台北的街巷、美国落基山、大陆的江南;从太初有字到南宋再到公寓时代。因为无论他写到美国、还是台湾,最后他的落脚点总是回到中国,回到大陆的,这就很好的表现了他的那种深深的家国之思。调动了嗅觉、视觉、听觉(第5节开头有一句承上启下局为答题关键“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训练学生筛选信息和寻找关键句子的能力。)第1节、第2节可以概括为感觉或“想”(第1节中多次出现,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完成“嗅”、“观”、“听”、“想”的相关板书为下文的教学环节作铺垫。
2、同学们你们认为从题目中来看最能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是哪一个字?“冷”包含着怎样的含义?
明确:此问题难度较大,而且是一个导引性的习题,所以不必在此解决,可带着这个问题过渡到美读文本体会情感这一教学环节,在5、9、11、12节的文本分析体会中寻找答案。
“冷”有多层含义:
(1)突出在春寒料峭里的雨给人的外在的实在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