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0770字。
  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束发”究竟是多大年龄?
  在一些介绍古代文化常识的文章中,说到古代对年龄的称谓时,常将“束发”解释为十五岁。这种说法很不准确,严格说是错误的。
  《大戴礼▪保傅》:“束发而就学。”注:“束发谓成童。”又《礼记▪内则》:“成童舞象。”注:“成童,十五以上。”《礼记▪内则》有云:“成童舞象,学射、御。”孔颖达疏云:“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武舞也。”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谷梁传▪昭公十九年》:“羁贯成童,不就师傅,父之罪也。”汉代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说:“农事未起,命成童以上入太学,学五经;命幼童入小学,学篇章。可见成童的任务是学习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篇章”是指《苍颉篇》之类的识字课本。因《苍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这时可以学习经书的意思,而不是单单识字。古代男子20岁加冠,冠礼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或其他长辈、宾客给取一个表字,表示成人,可以有婚姻之事。
  由此可知:古代男子在十五和二十岁之间称之为“束发”(成童)。这是一个约数,指一个年龄阶段,一般并不特指某一年龄。古代男孩将头发由两髻(总角)束成一髻叫做“束发”,束发表示已到少年期,可以学习儒家经典了。但也有例外,《后汉书▪李固传》中有“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游学洛阳”一句,李贤注:“成童,年十五也”,在这里特指十五岁。
  据网络报道:
  2006年6月1日,100多名年满13岁的黄石小学学生,在身着汉服、诵读经典的礼仪专家主持下,集体行“成童礼”,向他们的父母跪拜。
  2006年4月5日,在郑州文庙大成殿前,100多名来自郑州十一中北校的学生面对殿内的孔子塑像,在礼仪老师的指导下举行“成童礼”。
  这是对文化的复古,还是对文化价值的重新发掘?古代的礼仪中有价值的东西如何传承?这种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讨论。
  注:该文的写作由头是高中语文课本(人教版第三册)中明代散文大家、“唐宋派”代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因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查阅资料后遂写成此文。
  什么是“解元”
  唐制,举进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试,故后世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如世称明代唐寅为唐解元。亦称“解首”。宋洪迈《容斋四笔.责降考试官》:“[天禧二年]十一月,解一百四人,解元郭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姊妹易嫁》:“秀才宜自爱,终当作解首。”清李调元《制义科琐记.会元解元入翰林》:“伊翕庵举进士,引见南海子,上顾学士曰:此人山东解元也,遂改庶吉士。”
  明清科举制度,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为省一级考试,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由礼部主持的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进士,第一名为会元;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进士考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什么是“使君”、“别驾”?
  曹操曾经举荐刘备担任豫州牧,而使君是对州刺史或州牧的尊称,所以刘备就被称为“刘豫州”或“刘使君”。
  汉代设别驾从事史,省称别驾,为州刺史的佐吏。因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驿车随行,故名。魏晋以下,诸州置别驾如汉制,职权甚重。隋唐时曾改为长史。唐中期以后诸州仍并置别驾、长史、唯职权已轻。宋改置诸州通判,职守相同,因亦称通判别为别驾。《后汉书.袁绍传》:“绍遂领冀州牧......引沮授为别驾。”晋庾亮《答郭逊书》:“别驾,旧典与刺史别乘,周流宣化於万里者,其任居刺史之半,安可任非其人。”《宋书.百官志》:“[刺史]官属有别驾从事史一人,从刺史行部。”
  什么是"列侯(通侯)"
  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魏初如汉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东汉将西汉的第二十等列侯再分为"县侯","乡侯","亭侯"三种,"县乡亭侯"统称为列侯,位视三公,而关内侯不变,仍次列侯(县乡亭侯)一等,位视上卿。
  西汉的列侯都是县级侯,然而县侯与县侯间,大小有别,食邑有差,有些大侯封地有数县之多甚至跨郡,有些小侯仅一小县甚至连一县都未满,这些差别比较难以在列侯名称上体现出来,因此到东汉再将列侯分"县,乡,亭"三等,有其实情所在. 
  三国之中的蜀国因以继汉为正统,所以完全照搬东汉的制度,而因蜀地狭小,封侯极少封"县侯",多以"乡侯","亭候"封,以先帝玄德(刘备)弃群臣后诸葛丞相(诸葛亮)之功高位尊权重德至,亦封止于"武乡侯",即可为证也. 
  关内侯,秦汉时置,为二十等级之第十九级,位于彻(列)侯之次。有其号,无国邑。一般系对立有军功之将的奖励,封有食邑多少户,有按规定户数征收租税之权,可世袭。南北朝时沿用,仅成为爵位的一种品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