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小题,约5790字。
常州市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七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单位:常州市教育教研室 2009-01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一) (二) (三)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一)积累(共1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拼音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qiānqiān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dài色的长墙。轻飞màn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梁衡《夏》)
2.默写。(8分)
(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________________
。 (2)最是一年春好处, 。
(3)晴空一鹤排云上, 。
(4)我寄愁心与明月, 。
(5)《〈论语〉八则》中孔子是这样论述学习与思考之间的关系的:
“ , 。”
(6)选出下面对《三峡》的语句默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全无缺处。
B.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风御奔,不以疾也。
C.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D.故鱼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数声泪沾裳!”
得分 评卷人 (二)运用(共10分)
3.学校围绕“营造书香校园”的主题,准备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假如你参与这次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请阅读下面的“相关链接”,说说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2分)
相关链接:图书漂流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欧洲的一种好书共享方式。不用借书证,不用付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书友在自己书的扉页上贴上“漂流”的特定标签,然后投放到公共场所,取书的人阅读后按标签提示,再把该书自动投放到公共场所,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一本书以随机的方式被素不相识的人传阅,让志趣相投者可能因此结为好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让“图书漂流”活动能正常、持久地进行下去,请你为“图书漂流标签”设计一句温馨提示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位作者写了一首诗《0的断想》:0是谦虚者的起点,骄傲者的终点;0的负担轻,但任务最重;0是一面镜子,让清醒者重新认识自己;0 是一只救生圈,让糊涂者随波逐流……请你发挥想像,再续写两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是七年级某学生的习作片段,其中有一些语病。请你选择4-6处,用规定的符号(不必全使用)在原文上直接修改。(4分)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世人总说风雨无情。雨无情,可她有意扬起歌声;风无味,可她有心带来花香。我们怎么不能说风雨无情呢?别让忧郁伤怀蒙蔽了心窗。打开心窗,你可以触摸到窗外的鲜花香味,看到窗外的碧海兰天,感受到窗外的明月青风。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理解 (共40分)
(一)阅读课文《斜塔上的实验》选段,回答 6—10题。(共13分)
教学之余,伽利略更忙于实验。他说,他的目的是重新检验亚里士多德有关科学的学说,而不是把这些学说当作福音真理来接受。他发现真理的道路,不是靠背诵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而是通过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学生们听了他的讲课,不客气地嘲笑他。有些教授也骂得他狗血喷头。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小子想要干什么?他居然把亚里士多德的神圣的卷帙从书架上搬走,而代之以绳索、锡块、杠杆,圆形的、多角形的、平面的这样那样滑稽的玩意儿。不是吗,这些都是小孩子的玩具,是不可以作为严肃地研究宇宙秘密的工具的。“制止这种胡闹!”他们威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