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字。武平一中200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高三备课组
  第Ⅰ卷(选择题,共15分)
  一、现代文阅读题(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每小题3分)
  还剩下多少节日文化
  如今,我们的节日几乎都被动态所淹没,并且动得日见夸张,什么都以躁动、盲动、响动为追求,缺少静谧、安详、赏心悦目的内容。文化的本质应该是静,动只是一种表皮。陶冶、升华、积淀、祈祷、温润才是文化给予人的最大关怀。
  今年正月十五这天,除了早晨吃元宵,晚上听炮仗外,我几乎没见到这个节日还有什么内容。
  我们的传统是否只重吃呢?实际上,吃是传统节日的衍生产品,是节日文化的皮相。有人特别看重炮仗,似乎没有鞭炮声就缺少年味儿,可炮仗更是节日中最肤浅的一面,“爆竹声中一岁除”,只不过是气氛的烘托。假如传统节日只剩大吃大喝加听响,那实在称不上文化。可惜,从我小的时候,传统节日就已经剩下吃了。我们几乎要叫端午为粽子节,叫中秋为月饼节了,虽说元宵节的元宵也包含元和宵的意思,但在我们的心目中也只是吃的那个元宵而已了。
  传统节日的文化本义丧失,使得节日内容日益单薄、肤浅、表皮化。从今年开始,几大传统节日又开始放假,放假是因为传统节日蕴涵的伦理道德和精神寄托值得放假,人们在假期里可以沐浴节日原有的文化意义。但是,当原有的文化意义缺失之后,假期除去吃吃喝喝,还能有多少其他的内容?
  农历正月十五是当今春节的压轴,过去称元宵、元夜,也叫上元,因为主要内容是张灯、观灯,所以又名灯节。灯节的内容还有扎制彩山和舞灯,而猜灯谜更是灯节的主要活动,灯谜的创作与破解表现出学养与才智。如今,多数地方的正月十五早已不能称为灯节,即便保有几家灯会,也只是一种点缀,不再是大多数人必需的节日内容。猜灯谜也成了极少数人的雅事。
  说清明不能不说寒食。寒食节今天不但荡然无存,并且很多人根本就没听说过。寒食节起于春秋时介子推的故事。这位晋文公的从亡之臣,不愿与晋文公同享富贵,隐居山中,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他出来,他坚守初衷,抱树而死。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下令在介子推忌日禁止起火。因为寒食靠近清明,禁火也延续至清明,所以,寒食成了清明的一部分,清明也因此与祭祀相联。白居易有诗咏之:“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清明不仅扫墓,还有踏青、拔河、踢球、荡秋千、放风筝,还要插柳戴柳。如今,植树成了下达的任务,踏青成了校园的活动,拔河成了单位的体育行为,与节日文化失去了传统的联系。扫墓虽说已经重新形成风尚,但是相当多的人早就不知先世甚至父母亲的尸骨弃于何处,已经失去了家族历史的积淀。
  我们知道端午节的内容有吃粽子和龙舟竞渡,其实,因为端午以后天气转热,为防疫病,我们的祖先在这一天还要佩带香囊,在门楣悬挂艾蒿、菖蒲,也有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相关的习俗。现在,防疫病的内容早已不见踪影,龙舟竞渡也只是少数地区的赛事。
  我们知道中秋吃月饼,可是月饼来自祭月与赏月。从前,月圆之日,全家人在皓月下团圆,一起祭月、赏月,客居异乡的游子也仰望明月寄托思念之情。然而今天,祭月早成往事,能够静下心来赏月的又有几人?祭月是阖家的事情,祭月的月饼在祭供后也由全家分食,现在,谁家还分食一个月饼?谁不是一人独吞?
  如今节日内容单调稀薄,除吃之外其他的内容或者荡然无存,或者日益衰微,或者徒有虚表,根本原因在于两种文化的没落。一是祭祀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礼的基础,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与祭祀相关。二是雅文化,这是节日文化之所以具有深度的基本。当我们日益珍惜我们的传统节日时,首先应该考虑如何挽留节日的内容。没有文化内容的节日如同一块躯壳,倒不如干脆说放假了事!
  (选自2008年4月《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不能作为“我国祭祀文化没落”的依据的一项是
  A、寒食节今天不但荡然无存,并且很多人根本就没听说过。
  B、清明节扫墓虽已重新形成风尚,但已失去了家族历史的积淀。
  C、端午节佩带香囊防疫病的内容已不见踪影。
  D、中秋祭月成往事,没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赏月。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叫端午节为粽子节,叫中秋节为月饼节,叫元宵节为灯节都是只抓住了节日文化皮相的表现。
  B、文化的本质是“静”,“吃喝听”等“动”的东西不属于文化的内容。
  C、白居易有诗吟之:“清明寒食谁家哭。”所以人们认为寒食成了清明的一部分,清明也就与祭祀相联。
  D、传统节日如果没有文化内容,“让传统节日列入法定假日”对更多人来说只是增加了可以休息娱乐的日子。
  二、古诗文阅读题。(共3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宇文虛中字叔通,蜀人。初仕宋,累官资政殿大学士。天会四年,宋少帝已結盟,宗望班师至孟阳,宋姚平仲乘夜来袭,明日复进兵围汴。少帝使虛中诣宗望军,告以袭兵皆将帅自为之,复请和议如初,且视康王安否。顷之,台谏以和议归罪虛中,罢为青州,复下迁祠职。建炎元年,贬韶州。二年,康王求可为奉使者,虛中自贬中应诏,复资政殿大学士,为祈请使。是时,兴兵伐宋,已留王伦、朱弁不遣,虛中亦被留,时天会六年也。朝廷方议礼制度,颇爱虛中有才艺,加以官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