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060个字。
  第一单元
  ■知识点归纳
  本单元的主题是“长征组歌”。选文有的是诗歌,放声讴歌长征的壮举、“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豪迈气概和红军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有的是回忆录,真实地叙述了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有的是小说,刻画了周副主席和红军战士杨光等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有的是电视剧,逼真地再现了红军过草地的某一场景,为我们塑造了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选文为我们展现了长征画面和红军指战员的丰富多彩,表现的方法各具特色。诗歌运用高度的艺术概括和极度的艺术夸张表现主题,或选用精当的词语(关键词)来表达中心;回忆录则按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来安排文章的层次;,小说则调用各种描写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电视剧则多角度、立体地再现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场景。选文中许多具体描写内涵十分丰富:“……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老山界》)“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看你说的,为革命嘛,我们吃的是草,流的是血,可我们比那些花天酒地的敌人高尚得多,也强大得多呀!……”(《草》)“毛泽东:我哪里有哇!不过,我从《马赛曲》中感悟出了一条真理:在物质条件奇缺的情况下,那就用精神来填补它!”(《<长征>节选》)还有周副主席尝毒草的动作描写、攻占娄山关的英雄周团长爬进水塘赴死的场景描写等等,既渲染了红军远征之“难”,更表现了红军指战员的坚强信念和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选文中有些句子十分精彩。如“雪山低头迎远客”(《〈长征组歌〉)两首》)、“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老山界》)等,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比拟句,读起来的感受是那样的真切,使我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角色。
  ■重难点提示
  1.体会红军长征“远征难”,感受红军指战员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长征的革命传统,学习红军的大无畏革命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明白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根本原因,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2.《七律长征》: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3.《〈长征组歌〉两首》:用高度概括的画面和精当的动词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理解歌词
  中心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4.《老山界》: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赏析精彩的语段。
  5.《草》:理解“吃草”的深刻含义;体会动作描写、神态(肖像)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6.《(长征>节选》: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探究特殊情节的处理意图及其效果,了解影视艺术的一般特点。
  ■疑难题导析
  1.如何理解《老山界》“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这段话?
  对课文中这段话的理解,可参考196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指导书》中的解释:“在深山里,在极静的时候,在半醒半睡之中,确实使人有这种感觉。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仿佛近在咫尺,而且响亮洪太;有的声音,分明起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而且风声、水声、林木呼啸声等等,混杂一起,变化万端,引起人的种种联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