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12060字。2009年1月襄樊市高中调研统一测试题
高二语文
命题人:刘澍 制作:青峰弦月 审定人:襄樊市教研室 徐国政
本试卷第一、二、三大题为选择题,第四、五、六、七大题为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时间:2009年1月14日下午2:30-5:00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机读卡密封线内,将考号最后两位填在答题卷右下方座位号内,同时把机读卡上的项目填涂清楚,并认真阅读答题卷和机读卡上的注意事项。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用2B铅笔把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代号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代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卷上各题规定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机读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36分)
一、基础知识部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度曲(dù) 澎湃(pài) 渗漉(lù) 大煞风景(shā)
B.解剖(pōu) 混沌(hùn) 凛冽(lín) 对簿公堂(bó)
C.濒临(bīn) 蹊跷(qiào) 匹配(pī) 呱呱而泣(gū)
D.不惮(dàn) 请帖(tiē) 訇然(hōng) 怏怏不乐(yā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编纂 寥落 拖沓 弱不禁风 B.循私 桀骜 睿智 降格以求
C.销魂 菲薄 誉写 以偏概全 D.懈怠 逸豫 湮没 琅琅上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孟买的恐怖袭击刚刚结束,梅德韦杰夫此时按计划访印,被印方视为雪中送炭之举,将进一步推动两国盟友关系的深化。
B.去年曾在网上疯狂传播的“红色结束符”,历经半年的潜遁,于近日重整旗鼓,并被瑞星全球反病毒监测网截获。
C.《马文的战争》一书火了,但麻烦也接踵而至。作家叶兆言撰写文章怒斥该书作者和出版方明火执仗巧取豪夺。
D.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进一步蔓延,美国人“寅吃卯粮”的消费观念开始转变。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清明、端午、中秋等民俗节日被定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这一举措不仅给日益式微的传统文化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动力,也给平民百姓以巨大鼓舞。
B.为积极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大学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教育部与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四项“新政”,加大引导大学生下基层,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C.在这些案件中,当事人希望通过诉讼途径得到法院对财产权利的确认或变更,继而达到自己规避法律、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目的。
D.促使人的情节记忆力逐代增强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人的抽象思维得到更好的训练。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老师说:“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却不及杜甫有四句诗,既写实,却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莫使眼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B.他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现在有新解,姑置勿论),辞去彭泽令,归隐田园,以“力耕”谋取“衣食”。
C.《华南虎》意象具有“流动”的特点,全诗写一个意象——华南虎——它始而沉静、悲愤,继而狂怒,也就是说该意象前后流动变化起来,表现丰富的思想感情。
D.《阿长与山海经》写阿长,活灵活现,性格全出,是一篇出色的性灵散文。
二、(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9题
多巴胺与人的幸福感
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物的化学物质,简称“DA”。它是一种神经传送素,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人们对一些事物“上瘾”主要是由于它。我们的情绪,尤其是幸福和快乐的情绪,统统受多巴胺控制。在充足的多巴胺作用下,我们可以感觉到爱和幸福。而从另一方面看,人的一切精神性不良也都是有多巴胺方面的生理根源的。看到了多巴胺与人的精神状况以及人的幸福感之间的关联,必然产生这样的追问:通过技术手段寻求人的精神幸福的前景如何?
既然多巴胺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只要我们在技术上能够人工合成多巴胺,将其植入缺少它的那些人的脑内,似乎就为我们解决了精神或情绪问题,从而也增强了人的幸福感。在目前人们的物质财富急剧增长而幸福感如此匮乏的年代,如果技术能为我们解决幸福感的问题,无疑是发挥了最重要的人文功能。传统的精神幸福是靠人文手段解决的,即使在物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如果具有丰厚的人文追求,人也是可以获得幸福感的,所以印度人才能拥有和新加坡人相同的幸福指数。这表明,至少在目前,人文手段的作用依然是很大的。
问题是随着技术手段的作用日益增大,这种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