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节选)》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
江西省共青城一中 陈利民
一、学习要点
(一)课文简介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从中可见两点深意:一是司马迁对屈原的景仰,把屈原与周文王,孔子并举为古圣贤;二是在受屈辱而抒写愤郁上,司马迁与屈原命运相似,心情相同。
司马迁在这篇传后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相见其为人。”
司马迁就是这样动情含泪为屈原立传的,并借此浇自己胸中块垒,因此文中多有动情议论,不同于一般列传。至于叙议含情,文采熠耀,确是一篇诗传。
(二)课文内容
1.内容结构
课文内容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英才受信任,遭谗被疏远,穷怨作《离骚》。
这部分中第1层(第1自然段)写屈原身分,才识。除交代屈原出身高贵外,重在言其才识超绝,博学而善政治外交。“王甚任之”,即是屈原高才所致,又是引事之由——遭奸佞嫉妒。
第2层(第2自然段)写屈原遭谗被疏。上官大夫嫉其能而进谗,而怀王信谗疏远屈原。与“王甚任之”形成鲜明对比,昏君佞臣,开屈子苦难之端。
第3层(第3自然段)是评赞《离骚》。写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及对《离骚》的高度评价。“穷”是屈原处境;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导致“怨”;引起写《离骚》。所以写《离骚》是屈原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和控诉,对比,司马迁不也有同感吗!接着对《离骚》的内容,结合屈原的高尚品德修养,动情评价赞美,突出赞美屈子“志洁,行廉,”以芳花香草喻高洁,以污泥浊秽喻邪恶;屈子秉持高洁,疏离邪恶,司马迁热赞屈原之志可与日月争光。
第二部分(4-10自然段):遭罢黜,放流而放逐远地,怀王至顷襄王楚国日衰。
这一部分第1层(4-7自然段)写楚国连败,怀王客死于秦。主要写屈原遭罢黜后,怀王三被秦骗,兵败失地国困,怀王客死于秦。突出屈原罢黜,奸小肆虐,楚国日困,衬写屈原乃国之栋梁。
第2层(8-10段)写屈原遭放逐。议叙屈原遭放流仍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返楚国扭转衰败局面,但竟触怒权贵而遭顷襄王放逐远地。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自沉汩罗殉志。这一部分着重写屈子与渔父对话,揭示屈子悲剧是时代所致:现实黑暗,奸小肆虐,高洁者必遭厄运。而不同流合污,不苟且偷生,且美政无望,国家濒亡,屈子只有以死殉志。司马迁的愤郁之情充盈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