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小题,约7710字。
广东省实验中学2008-2009学年度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模块检测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试题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3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有错的一项是()(3分)
A.衣袂(mèi)讣(bǔ)告妨(fǎnɡ)碍岿(kuī)然不动
B.戏谑(xuè)木讷(nà)哨卡(kǎ)装模(mó)作样
C.翕(xī)辟羸弱(yínɡ)饿殍(piǎo)色厉内荏(rěn)
D.龋(yǔ)齿干瘪(biē)街坊(fānɡ)混(hùn)水摸鱼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3分)
A.了了无几积毁销骨心喜若狂寅吃卯粮
B.见危受命出奇致胜不胫而走气慨非凡
C.趋之若骛米珠薪桂茹毛饮血一愁莫展
D.扑溯迷离题纲挈领名门旺族死心踏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美国当代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洛斯提出了“健康的儿童性”的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重视角,。
①揭示社会的底蕴
②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拭掉
③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
④一方面像成人一样以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
⑤一方面以儿童的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
A.④②⑤①③B.④①⑤②③C.⑤①④②③D.⑤②④①③
5.下列作品、作家、朝代及体裁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望月怀远》——张九龄——晚唐——即景抒情诗
B.《金铜仙人辞汉歌》——李贺——中唐——咏物诗
C.《蝶恋花》(槛菊…)——秦观——宋代——言情词
D.《天台瀑布寺》——张可久——元代——元散曲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由于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为“长短句”。
B.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其中王维的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C.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有《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倩女离魂》。
D.律诗每首八句,每两句组成一联,共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7—8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7.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B.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她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湘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
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
D.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平风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
8.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
A.刘诗选择了月夜摇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C.两首诗都将洞庭的山水景物描写得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
D.两首诗都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9.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1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1——12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