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90字。
材料作文“景观”类导写
[题目]
我国历史悠久,祖先留给了我们大量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其中有建筑遗产,如故宫、天坛等;有文学遗产,如李杜诗篇,苏辛词章;有书面遗产,如颜柳赵欧等名家字体,顾恺之、吴道子以及八大山人等人的名画。
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既有世界级的,也有各级各类的,它们分布于全国各地,有的就在我们身边。你注意过这些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文化遗产吗?请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认识和思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导写]
或许有的人会说,“景观”类材料作文很简单,不就是写景吗?我从小学写到了初中,都写过这类题。这句话是不错的,但现在要求的是写景要有多样的手法。写景拒绝平庸,拒绝简单的叙述,拒绝就写景而写景。因为现在的中考作文命题越来越趋向于要求考生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我们就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具体地说,写好本文的前提是要好好观察。《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说的好:“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只要我们留心身边的景观,就会发现自己身边原来还有这么多的文化遗产,从而激起对祖国山川、家乡风物的热爱之情。在写作中,可以让眼睛尽情地旅游,让心灵自由地散步,让山的浑厚、水的灵气、云的舒卷……组成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让你有乐山乐水乐人之感。重点是描写要生动,抒情要自然,感受要深刻。
[例文一]
徽墨的自述
安徽歙县二中王颂群
我叫徽墨,是驰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由于我“落纸如漆,万载存真”,被誉为“千秋光”。据《述古书法纂》记载,我的老祖宗是由刑夷偶然发现制得的。南唐时,我的鼻祖李廷珪在黄山南麓的歙县改进了烧烟、制墨的技艺,使我变得“丰肌腻理,光泽如漆”,顿时,身价百倍,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和皇帝的钟爱。我的诞生地——歙县,也就成为历代“负千斤贡墨之任”的名地,素有“墨都”之称。
我的形成,不妨概括地告诉你:我是在烈火中诞生,磨难中成长,繁荣富贵中安度晚年。我要经历八道大工序,辗转十二、三个车间,制作过程非常复杂。
首先,工人们把桐油等原料运进车间,并点起千百盏油灯,让浓烟熏凝在碗顶上,然后将烟灰收集起来,这些烟灰就是我的主要组成部分。炼烟师傅在高温的烟房中穿梭似地奔走,忙着拨灯蕊、添油和扫烟,工作是极其辛苦的,无怪乎民间有诗叹曰:“千炼灯油烟,身如窑中炭。”“熬尽灯油沥尽胆,留取乌金千秋照。”
然后我们这些散发着烟熏味的“黑粒子”被运进了拌料间,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