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10个字。
  14.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教学目标:
  1.了解丁肇中,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以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思维流程,学习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3.切实感受富有实验精神、创造精神的重要性,自觉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争做一个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教学重点:
  1.了解丁肇中,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以及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思维流程,学习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切实感受富有实验精神、创造精神的重要性,自觉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争做一个注重实践,有开拓精神的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高分低能,原因何在?让我们来学习丁肇中教授的文章: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看对我们会有什么启发。(课件展示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复习议论文方面的知识
  1、学生回答: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议论文结构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议论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生动。
  2、老师补充并出示课件归纳。
  (二)了解作者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的安阿伯,当时他的父亲在密执安大学念书,后来到台湾大学任教。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7年被委任为《核仪器与方法》编辑委员会委员,也是美国、意大利等地物理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密执安等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76年因在电磁力探索上发现J/4 粒子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目前,丁肇中教授仍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职。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在他领导的实验小组里,中国派去的同志约占半数,这些科学工作者在他精心指导下正从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