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70字。
  《北方》教案
  jshajyp
  [教学设想]
  《北方》是艾青的代表诗作之一,是作者1938年流徙途经潼关时所作。当时抗日战争爆发,华北、东北早已沦陷,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面对荒凉的村庄,遍地的饿殍,诗人不禁有感而发写下了《北方》。在那个民族危难的时代,诗人倾吐了作为有良知的中国人的情感和呐喊。
  这首诗语言平实浅易,在文句上学生阅读没有什么障碍,而诗中呈现的情感氛围——悲哀、苍凉、沉郁,学生也是容易把握的。但是,学生的解读往往就停留在这一浅表层面上,不能深入感受悲哀背后作者对祖国的深沉爱意和激情呐喊。因此,本诗的教学过程,对悲哀沉郁基调的感受分析不妨简略些,而重在通过诗句意象的比较,突出悲而壮的艺术特色。借助于诗人对外在环境称谓的变化和自我身份界定的不同,理解爱之深伤之切的情感动因,深入感受诗人对祖国的赤诚之爱,获得真正的情感熏染。
  [教学目标]
  1.了解《北方》的写作背景及目的,知人论世,进一步增强诗歌解读能力。
  2.通过体悟意象、比较诗句、探寻情感语言,体味诗歌的悲壮风格,感受作者对祖国的深沉爱意。
  3.体会作者情感,把握爱之深伤之切的“颂歌的变奏”内涵,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六十多年前,一个血气方刚的年青人毅然地走上抗日的道路。颠沛流离中、血雨腥风里始终陪伴他的,是装在衣袋里的一部诗集——艾青的《北方》。年青人说,第一次读《北方》这首诗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它热热地贴近了我的未开垦的心灵”,“并唤醒了我全部沉睡的情感”。这个年青人就是现代著名的诗人牛汉。牛汉说,是艾青的“北方”使他这个江南人写起了豪迈粗犷的诗,还使他在北方学习、工作、生活了十几年。能影响一个人的人生的诗,到底是怎么样的一首诗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艾青的《北方》,来感受它在我们心灵中的舞动。
  二、品悲
  1.这首诗比较长,所以我们就共同来承担困难。你觉得自己预习时对哪一诗节最有朗读感触就选哪一节来朗读。
  (教师根据学生举手情况确定各诗节的朗读学生,四名学生将全诗读完。每一节读完后,请学生对朗读在字音和停顿上的明显缺陷作纠正。)
  2.我们朗读这首诗时应该把握一种什么样的基调?对刚才同学的朗读,在情感表现方面有些什么想法要交流一下吗?
  明确:这首诗的基调是悲哀、苍凉、沉郁。
  3.这首诗中悲哀、苍凉、沉郁的情感,你是从哪里感受出来的?请学生举例说明。
  明确:诗歌一开头就说“北方是悲哀的”,奠定了全诗的基调。诗歌前三诗节大量地使用了灰暗的色彩,苍凉的意象。
  意象:“暗淡的灰黄”、“荒漠的原野”、“颓垣与荒冢”、“孤单的行人”、“悲哀的眼”、“疲乏的耳朵的畜生”、“干枯的小河”、“枯死的树木”、“低矮的住房”、“惶乱的雁群”。
  三、品壮
  1.诗歌前面三节,我们刚才说那些意象给我们悲哀苍凉的感受。下面是两幅跟课文内容有一些相关性的图片。根据你的理解,你会选那一幅。(两幅图基本色调、事物一致,只是一幅是西北山村细长曲折的道路,有山与枯树。另一幅是高原上延伸向远方的驴队。)
  2.两幅图展现的内容差不多,也都体现了悲哀情味。为什么同学们大都会坚定地选第二幅呢?让我们来品味一下下面几个诗句,说说你从三种诗句形式获得了什么感受?
  幻灯呈现:
  ①一只驴子/——那有眼/和耳朵的畜生/它们的脚步/踏过/道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