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50字。
评价古代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
“诗贵含蓄”是符合诗歌创作和诗歌鉴赏等审美体验的要求。诗,应该含蓄一些,才能给读者留下丰富想象的空间,才有言外之意,味外之旨,才能产生“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艺术效果。因此,凝炼生动的词语、丰富朦胧的意象、自由跳跃的语序等体现出诗歌含蓄的特征,也就造成了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困难。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是高考考查的一项基本内容。评价的前提是理解,那么,如何理解古代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授之以渔——方法技巧展示
一、鉴赏前的知识准备
(一)了解古诗四大题材。
不同题材的古诗,评价其思想内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所以应按题材给诗歌分类,并掌握不同题材诗歌的特点,正确揣摩诗歌的主旨。
1、咏物诗。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此类诗经常使用托物言志、象征手法,揣摩诗人在描摹“物”中所托之情,所言之志,或者将物赋予什么象征意义,挖掘人们所赋予物象的内在品格和精神。如陶渊明咏菊,抒写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不谄媚世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2、边塞诗。表现军旅生活的诗作,其主旨或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奇特风光;或抒发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或表现出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或表达边关将士对月思乡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或反映沙场征战的艰辛悲壮、连年征战的残酷、对边疆和平的向往。如王昌龄《出塞》、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怀古咏史诗。此类诗以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人物的事迹为题材,或怀古伤情,对历史事件抒发思古之幽情;或怀古论事,对历史兴亡作出思考、对历史事件作出评论,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蜀相》。
4、即事咏怀(诗。作者往往因一事由有感而发,抒写心中的感慨,即为抒怀。内容包括怀乡思亲、离别送友、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如李煜《虞美人》、柳永《雨霖铃》、李清照《一剪梅》。
(二)熟悉古诗三种主要情感。
1、忧国伤时是古代文人士子在诗歌中最主要、最常见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