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970字。
2009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
语文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
Gaokao23
【把脉高考】
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这是2008年新增强的一个考点,是为了与新课标考点接轨而专门提出的。这一考点,如何考查呢?权威解读认为:这说明在今年的高考中,强调了审题的准确,强化理解能力的考查。加入“生动”二字将考查上升到语文素养层面。这要求考生要开阔眼界,复习时融入时代感鲜明的素材,这一点与新课程的理念完全一致。这不光体现在仿句题中,还体现在写作、阅读题中。
我们也仔细研究了2008年的18套高考试题,发现在试题中,这一考点主要考查点和题型为:用词是否准确(准确)、主题是否突出(鲜明)、是否有文采(生动)。
【备考策略】
“准确”和“鲜明”是对说话和写作(阅读和作文)的一项要求,要求审题要符合命题意图,答题要主题明确;“生动”即是对修辞手法运用的一个要求,要求用语生动,有文采,不是干巴巴的,这主要是针对网络语言的滥觞而来的。
【走进高考】
例1:修改下面这段话中的两处错误,使其语义明确、符合原意,并将修改后的这段话写在答题卡上。(2分)
由于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大,能源需求的增加,天然气作为“对环境友好”的能源,其地位冉冉升起。然而,由于体制的原因,守着储量丰富的重庆大气田,始终“气不足”、“气不顾”。
改为:
【答案】由于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大,能源需求的增加,天然气作为“对环境友好”的能源,其地位不断提高。然而,由于体制的原因,重庆守着储量丰富的大气田,却始终“气不足”“气不顺”。
例2:仿照示例,改写下列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
(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略
[分析] 这道题考查的重点是修辞。社会道德观念在修辞交际中起着制约作用。社会道德观念对修辞行为的制约是社会道德价值系统作用于修辞行为的主要途径之一,它涉及修辞行为的方方面面,包括修辞行为动机的确定、话语信息的选择、修辞方式的取舍以及话语输出的方式(如语气、态度、辅助动作等)。同样是表达提示公园的游人不要攀折花木,乱扔垃圾的意思,在本题示例所给的原提示语中,是一种冷冰冰、硬邦邦的警告,让人看后不舒服。因为它反映了言语者的权势,暗含了交际双方不平等的话语角色关系,为游客预设了一种被命令、被限制、被教训的话语角色。修改后的提示语,是一种文明的劝导,使交际双方处于一种平等的角色关系之中,游客通过富有诗意的话语,既可以领悟到管理者的劝告、要求,又可以体会到管理者对他们人格的尊重,切合了游人的角色心理需要。可以想见,其效果肯定要大大好于原来的提示语。在大力提倡人文关怀的今天,在语言运用的考查中渗透道德价值观,是非常必要的,是语用考查的重要内容。同时这道题又有开阔考生思路,引发创新的意义。
题目所列需要考生修改的提示语,注意结合生活、学习的实际,使他们不会感到陌生和无从改起。也相信考生会有精彩的答案出现。本题难度0.439,区分度0.348。
试拟两条修改的提示语。
(1)小声说话,静静行走——做现代文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