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小题,约5370字。
  2009年杭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核模拟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姓名。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4.考试结束后,上交试题卷和答题卷。
  试题卷
  一(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菜畦(wā )        阔绰(chuò)       惟妙惟肖(shāo)
  B.俨然(yǎn)        汲取(jí)          广袤无垠(mào)
  C.脚踝 (ɡuǒ)         自省(shěnɡ)       锲而不舍(qì) 
  D.穷匮 (ɡuì)        造诣(yì)            相形见绌(chū)
  2.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3分)
  A.书藉         严厉          应接不暇         不言而愈    
  B.馈赠         毫迈          眼花嘹乱         通霄达旦
  C.气概         干燥          恼羞触怒         出人头地   
  D.臆恻         妖娆          苍海桑田         心犷神怡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 最近在《杭州日报》上读到两则严重       老人自尊的报道,爷爷感到十分气愤。
  ② 为了      节日的气氛,元宵节前后几天,杭州各社区披红挂绿,张灯结彩。
  ③ 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常常会带着感情去       大自然。
  A.伤害     营造     亲近           B.侵害     制造     亲近
  C.侵害     营造     亲热           D.伤害     制造     亲热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学校到浙西大峡谷春游,在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中大家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B.我们要学会沉下心来读书,决不能浮躁地断章取义,以致于曲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C.王献之的草书写得非常漂亮,让人叹为观止。
  D.这次改革的成功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争取再接再厉。
  5.填入下面文中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恰当一项是(3分)
  竹,是上苍赏赐给南山的肺。它不仅净化空气,还滋生水汽,使之_____            __ _                 _。
  ①泻进山脚下的洼地               ②凝结在叶尖化为晶莹的露珠
  ③汇成一泓清莹的静湖             ④跌落岩缝汇聚成“叮咚”作响的山泉
  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④③①②       D.②③④①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同学们!”李老师说:“现在我们学习语文基础知识。”
  B.实验前,我们应充分考虑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C.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D.种庄稼,种蔬菜,是足食的保证;纺羊毛,纺棉花,是丰衣的保证。
  7.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只选做三小题)(3分)
  ①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予独爱                        ,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8.文学常识填空。(3分)
  ①课文《陈涉世家》选自《         》,作者司马迁。
  ②《香菱学诗》节选自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长篇小说《         》。
  ③《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         。
  9.修改下列句子中的语病。(3分)
  ① 3月9日,刘翔再次发扬拼搏,终于夺得了首枚室内世锦赛金牌。
  ② 学习是否努力是我们取得优良成绩的关键。
  ③ 在大家的帮助下,使他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
  10.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一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善思则能“无字句处读书”。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高山,读出了它顶天立地的豪气;               ,                                  。
  二(2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8题。
  (一)
  一路风雪一路歌
  ①他的一生再平凡不过,可是他从未放弃过心中的美好希望,从未因失败改变过梦想。 
  ②19世纪,美国有一个年轻人满怀抱负,想身体力行改变美国教育界现状。他发愤读书,在耶鲁大学毕业后,如愿以偿成了教师。他的课讲得生动无比。他对学生从不苛刻,用精神力量去感化他们。这在当时保守的教育界看来,是一件无法容忍的事。很快,他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