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1080字。  2009届高三第十二次大练习语文试题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    语文组    高娜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书写与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隽永(juàn) 谂知(rěn)   载体(zài)     前赴后继(fū)
  B.麻痹(bì )  拎包(līng)    挟制(xiá)      三聚氰氨(qíng àn)
  C.狙击(jū )  轻挑(tiāo)   包扎(zhā)      力能扛鼎(gāng)
  D.连累(lěi)  信笺(jiān)   钤章(qián)     靡靡之音(mǐ)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梅兰芳大剧院开业庆典晚会上,艺术家们以精彩的演出为观众们献上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艺术盛宴。
  B.2008年3月14日,位于拉萨市北京中路的“以纯”专卖店里的五名平均年龄才20岁的服务员,在暴徒丧心病狂地砸店纵火后,逃生无路,被活活烧死。
  C.09年春节尚未过完,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压力下,回家过年的农民工就如过江之鲫匆匆返回了工作岗位。
  D.如今,全国各地中小学假期补课已然成为普遍现象,再加上假期作业量繁多,把孩子们累得如吴牛喘月,莘莘学子渴盼素质教育减负政策的真正落实。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全世界至少有50%的人在挨饿,比如为美而减肥的人,比赛前的举重、相扑运动员,模特,演员等,还有一些节假日里爱睡懒觉的人都在遭受挨饿。
  B.在当前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一些中小企业倒闭,他们所欠缺的:一是资金不足,二是技术含量低,三是产品陈旧单一。
  C.从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到三鹿“结石奶粉”,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添加剂令人防不胜防,而防止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已成为当务之急的大事。
  D.伊拉克人扎伊迪因“鞋”成名,中东各大制鞋公司都称他所穿的这款皮鞋是由它们生产的,扎伊迪的哥哥对此则提出谴责,称奸商在利用“鞋袭”事件牟取暴利。
  4.将下列句子组成前后衔接连贯,意思完整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
  春雨如丝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是溪头的越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③然后悄悄撒向扁舟,撒向村落,撒向群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A.②④①③      B.④③①②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歌哭悲欢里的清明节
  起初,清明只是一种提示春耕的节气的名称。它是怎样变成祭奠先人的节日的呢?这不能不从清明前两天(也有前一天)的寒食节说起。寒食节在清明成为节日前,承载着国人祭奠古圣先贤的职能。溯其源,可直追两千六百多年前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个人物——介子推。传说,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冷食),以此纪念介子推。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是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钻木取火,换取新火种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暮春三月正值改火,人们在新火未到的这一天,要禁止生火,食用冷食。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
  从节日的起源看,寒食节与祭祀祖先并无关系。早在寒食节出现之前,古人就有祭奠先人的习俗。起初,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墓穴上要堆起一个坟头,可以让子孙后代记住先人埋葬的地方,墓祭由此有了物质的依托,这大概发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逐渐浓厚起来。但是,一直到汉代,人们扫墓祭祖并无固定的日子。
  进入唐代,民间逐渐兴起集中在寒食节祭扫的风气。唐朝的统治者于开元二十年(732年)将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将之列入五礼。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便常常将扫墓沿至清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