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哈尔滨市中考语文模拟卷
一、 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混淆 (hǔn) 甬道(rǒng) 猝然(cù) 恪尽职守(kè)
B.枭雄(xiāo) 天籁 (lài) 憧憬(chōnɡ) 面面相觑(qù)
C.炫耀 (xuàn) 粗犷(ɡuǎnɡ) 婆娑(suō) 自怨自艾(àì)
D.禁锢 (ɡù) 诘责(jié) 气氛(fèn) 断壁残垣(yuán)
2.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一夜之间,春风吹醒了城市每一个积雪的角落,街旁高大的白杨、梧桐玉树临风,愈发地精神了。
B.恐怖分子制造了骇人听闻的“9.11事件”,激起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强烈愤慨。
C.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赛场上屡创佳绩,实属妙手偶得。
D.我紧张地望望台下,那儿,陈老师正讪笑地看着我,目光中充满了鼓励和信任。
3. 在下面语段中的空白处应填入的恰当句子是( )(2分)
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寒牢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十分不起眼的。虽然在我的耳边,就有十来个蝈蝈在演唱。可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捕捉到这微弱的声音。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 。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A.我所听到的那响亮的歌声,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的气氛碰撞着。
B.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融入我所能听到的那柔和的歌声中。
C.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合不过了。
D.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越加凝重了。
4. 对《饮酒》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观书有感(2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这首诗歌颂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适,突出地表现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境。
B.前四句着重叙说“心远地自偏”的道理,后几句集中写欣赏自然景物的悠然心情。
C.三、四两句形象地写出了“心远地自偏”的全部意境,其中“问”字精确地表达出诗人采菊时,本非有意看山,可是抬头之际,山的形象忽然进入他眼中的情景。
D.全诗语言平淡,不加雕琢,诗情自然流出,韵味隽永。
5.下面朗读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朗读时在“死”“丝”后面停顿,以显示完整的语义鲜明的节奏。)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读时前一句用升调,后一句用降调,读出对历史的感慨。)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读时要赞赏的语气,饱含对莲的美好品质的崇敬。)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百姓”一词要重读,以突出对历史变迁中的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6.你知道下面这两段被广泛引用的话是出自哪些名著吗?(2分)
A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B.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