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370字。
《滕王阁序(并序)》导学案
编者:郇九孔 2009年2月5日
【学习目标】
1.了解骈体文的语言特点,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
3.理解作者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4.背诵精彩段落或名句。
【学习重点】
体味文章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的特点,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学习难点】
通过文本字词、典故的理解,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感情。
【方法导引】
文本是“文以气为主”这一模块里的。“ 气”即为文章的气质和品格,也是作者的气质和品格,也可以说作品的精神或者魂魄。在研习过程中,注重注释,难点在文本字词和典故的理解。通过多诵读体会作品的妙处或者美读体会文章的美妙意境,师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反复交流,以此来领略文本的“气”。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说:
本文全题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它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也是一篇骈体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2.作者简介:
王勃(649或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初唐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途径洪州,参加了在滕王阁上举行的盛会,即席二作此文。此后途中,渡海溺水,惊悸而死。诗今存八十多首,多为五律诗和绝句,文今存九十多篇,多为骈体。有《王子安集》,共20卷。
3.写作背景:
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南昌故都,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