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1100字。
  语法
  [教学目的要求] 
  语法部分讲解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语法规律,具有辨认词性、分析句子、分辨句子正误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共分10节:语法概说,词类上、下,短语、句法成分,句子的分类,常见的句法失误,复句,句群,标点符号等。
  教学重点:词的功能类别、短语分析、句子的分析方法、复句的基本类型及多重复句分析。
  分析短语和句子的结构类型,语句的结构类型和变换关系,掌握其表意的异同,掌握汉语语法的基本结构规律,提高驾驭汉语的能力是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参与式”等,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贯彻“少而精”的教学原则,精讲精练,练习方式采取口头书面相结合。
  3.课内课外相结合,逐步提高学生运用语法知识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
  [教学手段]课件演示
  [教学时数] 38学时。(第一学期完成复句类型教学,其余到第二学期讲授)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节语法概说
  教学内容:
  1、什么是语法: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它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
  2、语法的特点:概括性、稳定性和民族性。
  一、现代汉语
  汉语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全球有五分之一的人口使用它。
  现代汉语是相对于古代、近代汉语而言的。
  狭义的现代汉语是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
  相对于方言而言: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丹阳话
  语音(炒肉丝、格格东西重则呢)
  语汇电插、靠夜点、补代、睏下来、不好过、居开)
  语法(给我一本书--把一本书我)
  二、语法
  1、什么是语法
  语音--物质外壳;语汇--建筑材料;语法--语言的法则、规则。
  2、语法的特点
  (1)概括性(抽象性):
  规律是有限的,说出来的话是无尽的。
  所谓抽象性,是指它的规律是从大量的语法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因而它适用于同一类别的任何语言单位。
  比如“桌子”、“山”、“学校”、“思想”“庭燎”都有各自不同的具体的词汇意义,而在语法里,只认为这些词都是表示事物的,便在具体的词汇意义的基础上把它们概括成“名词”这种抽象的语法意义。各类实词的定义都是就它们的抽象的语法意义而言的。又如:“谁在读书?”“你是学生吗?”“吾与徐公孰美?”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具体的句义,而在语法里,则认为它们都是在提出问题,于是在具体句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