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50字。
  22.唐雎不辱使命
  教育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积累重要文言词句,通译全文。
  2、 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文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曾经有一个美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我们美国人总爱仰着头走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低着头走路?”周恩来略加思索后回答:“走下坡路的人,总是仰着头走路,走上坡路的人自然是低着头走路了。”这个记者听后,倍感羞愧。其实,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政治家、外交家在维护国家尊严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同时也表现出他们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优秀品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中也有这样一个人,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
  二、作者、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三、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参考资料,自行疏通文意,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1、正音
  弗fú      雎jū   怫fú    跣xiăn    抢qiāng    傀guī    祲jìn           缟găo   挠náo   谕yù
  2、通假字   
  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
  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安放。   
  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
  3、词类活用   
  轻寡人与:轻,形容词用如动词,意动用法,“认为……轻”,小看。
  请广于君:广,形容词用如动词,使动用法,“使……扩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