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510字。
  高中语文必修三一至三单元教案合集
  北京版必修三第一单元教案合集
  Tenglei                                          
  第一单元小说与人物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目标:
  1、阅读本单元小说,熟悉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2、分析不同作品是怎样刻画人物性格的。
  3、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单元教学设想:
  扣住“人物”这个重点,注意不同作品是怎样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注意不同作品各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搜索:小说人物的刻画—肖像描写、对话描写、行为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及其他写法
  祥林嫂---肖像描写
  守财奴---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葡萄的精灵---语言、神态描写
  聂小倩---心理描写,正面侧面交互使用
  第(一)课《祝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体会小说的主题。
  2、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3、 体会并理解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2、体会并理解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所起的作用。
  教学策略 结合旁批品读、探究
  教学计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预习活动 结合《学案》阅读课文,积累知识,介绍祥林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课文,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一、导入 从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入手,提问的方式回顾相关的文学常识,进一步深入了解鲁迅,并对其作品进行归纳,整理。 
  二、教学过程   (一)、关于鲁迅及作品
  (1)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郁达夫)
  (2)江泽民同志在《进一步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鲁迅诞生一百一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作为中国人民为求得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而进行百折不挠斗争的伟大代表之一,鲁迅是不朽的战士,他的作品和思想,是鼓舞人民从事新的历史创造活动的永具生命力的精神遗产。”
  (3)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主要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集续编》《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坟》《热风》《集外集》《集外集补编》《集外集拾遗》
  散文集:《朝花夕拾》
  《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写于1924年。这是鲁迅在中国革命低潮时期,于苦闷的彷徨中荷戟战斗,在孤寂中探索前进而创作的一篇名作。《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狂人日记》(1918、5)是我国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二)整体把握 
  1、本文的线索人物是?贯穿情节始终的事件? -“我”
  -祝福 
  2、按照“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划分小说的基本结构,并概括内容。 提示:不一定完全按照提示的顺序(本文为倒叙)
  3、倒叙的作用?---设置悬念(她是谁?发生了什么?)
  ---与“祝福”热闹景象对比,震撼人心 
  4、 阅读课文,写出祥林嫂人生悲剧的情节提纲
  (要求:100字左右;全面、精炼、准确)
  外逃帮佣,初到鲁镇;被人劫回,被迫改嫁
  丧夫失子,再到鲁镇;捐献门槛,未能赎罪
  逐出鲁家,沦为乞丐;祝福之夜,凄然死去 小组内交流,推选优秀者在全班宣读
  5、谈谈你对祥林嫂的初步印象。  
  四、补充 怎样鉴赏小说
  (1)要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作者写作发表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领会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2)认真分析人物形象,通过对有关描写方法的研究,剖析人物,理解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深入领会小说的思想和艺术。理解人物与环境会互相作用:环境作用于人,人又反作用于环境,这会使环境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如果人物几经抗争,仍无法改变环境,就造成了悲剧的结局。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别人看。
  (3)研究小说的故事情节、线索结构怎样为创造形象,表达主题服务的。
  (4)分析小说的社会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