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7140字。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终试卷
  (满分100分,12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命题:陈良瑾    审核陈雄
  一、阅读(60分)
  (一)阅读语段,回答1—4题(11分)
  我为什么喜欢读书
  [埃及] 阿巴斯•马哈茂德•阿
  ①我爱读书只是因为在这个世界我只有一个生命,而一个生命对我来说是不够的,一个生命不能把我心中的全部动因都激发起来。
  ②阅读——而不是别的,可以给我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因为它从生命的深处增加了生命,尽管它并不能在时间上延长它。
  ③你的思想是一个思想。你的感觉是一个感觉。你的想象是一个想象——如果你限制了自己的想象的话。但是,你若借助你的思想与另一个思想相会,借助你的感觉与另一种感觉相会,那么,事情就不止于此了:你的思想变成了两个思想,或者,你的感觉变成了两种感觉,你的想象变成了两个想象。决不仅仅如此!由于这一相会,你的思想变成了数百个有力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思想。一个思想是一条被分开的小溪。但许多相会在一起的思想,则是融汇全部溪流的大海。这二者的区别,正如广阔的天际和汹涌的波涛同狭窄的堤岸和有限的轻波之间的区别。
  ④很多问题,也许表面上或标题上有所不同,但你若将其归到这个本源上来,那最遥远的也像最切近的了。例如,昆虫的天性和宗教哲学有什么关系呢?宗教哲学与一首抒情诗和一首讽刺诗有什么关系呢?这首诗或那首诗与一段复兴史或一场革命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人的生平与一个民族的历史有什么关系呢?从表面上看,许多事情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它们都是一种生命的物质,都是从一眼泉中涌出的溪流,还要归回到那里去。昆虫的天性是对生命初始的一种研究。抒情诗或讽刺诗,是一个人的生命在爱情和报复时的两块燃烧的木炭。民族的复兴或革命,是千百万人心中生命波涛的汹涌澎湃。伟大的个人的生平,是一个生命对其他生命的展示。所有这些都在同一个大海中相会。它们把我们从溪涧引向浩瀚的大海。
  ⑤在我阅读时,我并不知道自己是在寻求这一切,也不知道这一爱好是从这一愿望中产生出来的。但是我喜欢阅读了。我从我所读的东西中发现了这一广泛的联系。
  ⑥我喜欢书,因为一个生命对我来说是不够的。一个人尽管可以吃,但他决不可能吃下比一个胃的容纳量还要多的食物;尽管可以穿,但他决不可能穿比人体所能穿的还要多的衣服;尽管他可以行走,但他不可能同时在两个地方落脚。然而,当他的思想、感情、想象增长时,他就能把许多生命集于一身,就能成倍地扩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想象,正如彼此交换的那种爱情的成倍增长,亦如两面镜子间叠映出的那张像那样层出不穷。
  1、(2分)第②段划线句在文中的意思是 ( C   )
  A. “从生命的深处增加”的生命不能使人的生命长度增加。
  B. “从生命的深处增加”的生命不能使人的时间更加充裕。
  C. “阅读——而不是别的”不能使人的生命长度得到延长。
  D. “阅读——而不是别的”不能使人的生活时间有所增加。
  2、(2分)第③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运用比喻,形象具体地表达了阅读可以成倍地扩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想象。                                                                  
  3、(2分)从下列五句名言中,选出两句与本文的旨趣最为接近的( C  )( E  )
  A.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
  B.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C.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D. 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
  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E.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驰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凯勒)
  4、(5分)作者认为阅读给自己“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观点、举例、表达各1分,分析2分)
  (二)阅读语段,回答5—9题(13分):
  从鲁迅到巴金
  ①鲁迅在1936年10月去世以后,面对文学领域留下的巨大空白,有人试图重新选定一个作家作为鲁迅精神的继承者。但事实上,鲁迅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所凝聚起来的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硬骨头精神,尤其是他晚年杂文中所焕发的没有丝毫奴颜媚骨的社会良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无人能够企及的。鲁迅精神的继承者是不能用册封的形式来选定的,它只能在自然而然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并且是在风雨相伴中经受考验。
  ②我们所谓的鲁迅传统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形成的。抗战以后,由于统一战线和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精神传统的形态也必然地发生变化,它虽然不可能以战前的方式来体现,但是在不同的环境下它依然是凝聚知识分子现实战斗精神的核心力量,总是会通过貌似不同的形态表现出来。这已经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实践的道路所证明。我们只有确认了这些基本的特征,才有可能对于巴金的写作与文学实践活动的意义有所理解。
  ③鲁迅精神传统的主要内涵,是特立独行于文坛、毫不妥协的现实战斗精神,并非个人的反抗而是随时随地团结各种反抗力量、发掘新生力量、扩大自己战线的战斗策略,贴近日常生活、于社会文化的细节中揭示民族悲剧实质的视角,这是鲁迅战斗传统最为重要的生命核心,也是它的活的灵魂。没有批判精神就没有鲁迅精神,没有群体的批判实践也不是鲁迅的批判策略,而脱离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