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33张。有教案及复习资料,约6600个字。
  谈中考议论文的复习
  兰溪聚仁学校童国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仁,下午好:
  很荣幸能坐在这个台上跟大家交流。虽然春寒料峭,但大家的笑容很灿烂。感谢刘老师,感谢在坐的各位为我搭建了一个锻炼能力的平台。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有一个很好的名字叫——国强。姓唐的会演戏,姓贺的会做官;2008年冒出的一个姓蔡的会用火药画画。我没有艺术的天赋、没有指点江山的气魄,我这个普通的语文老师只能有姓童的份啦。今天我给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几年来复习应考的心得:从三个方面来汇报。
  第一方面:从金华近四年阅读材料,看议论文阅读的重要性
  05年《一千张糖纸》《海啸》《人的价值》
  06年《那枝康乃馨》
  对比阅读《爱藕说》《咏莲》《莲子》
  07年《鸟语》《迎接氢能时代的到来》
  08年《母亲,我心中的灯》《中国,挺住》
  中考语文试题中的议论文阅读占现代文阅读的三分之一篇幅,出题率达到50%,历来是升学考查的重点内容,也是最容易失分、最轻易拉开档次的地方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议论文复习是中考阅读复习的重中之重。那么,今年要不要考议论文?我态度十分明确地告诉大家——去问问刘老师。
  第二方面:阅读过程中的师生任务分工
  1.学生的阅读任务
  2.教师的阅读任务 
  教师要激发学生自主性,不能脱离阅读材料空洞地讲阅读方法。
  第三方面、教师复习指导的注意要点
  1.认真学习中考要求、考试大纲,研究全国中考试题,精选复习资料
  中考要求规定:中考说明考试目标中明确规定“现代文阅读能力”中对简单议论文的阅读要求: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指出议论的观点、材料和常见的论证方法(如摆事实、讲道理、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能分析关键性词句,理解议论性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及2009中考语文复习
  指导意见
  一、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随着课改的稳步推进,2008年的金华中考试卷做到了“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原则努力体现新课程的考试评价的理念。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 控制试题难度,体现层级区分
  遵循新课改评价原则和学业水平测试评价原则,面向全体,控制难度,又体现了区分度。
  1、减少题量。语文试卷的题量较去年有所减少,从去年的27题减为21题。其中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板块由去年的7小题减为3小题,为考生充分思考,从容答题进一步提供时间保证。
  2、减少限制。不设置审题障碍是新课标实施以来中考命题者的共识。如第二题根据语境填写古诗文,要求直接填入诗文句子即可,无须费心审题。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上。为了让考生减少技术性的失误,命题者在撰写题干时作出一些必要的审题提示。如:第3题第(3)小题“赏对联填横批”,命题者但做了一个“示例”,使题干要求变得简单而又明了。
  3、体现层级。作为高中招生录取重要依据的学业水平考试,如果一味降低难度,那么就体现不出它的区分度,从而也就失去了其选拔性的功能。所以命题者坚决避开偏题、怪题、陈题、俗题、难题的同时,也有少数题目在考查学生答题的全面性和完整性上提出了要求。例如第7小题的分析人物形象,答案有三个采分点,少答一点就会扣1分;第10小题原因分析,答案有5点,要求答对4点才能得满分。这几个题目看似难度不大,但却容易失分。
  (二)突显“三性”原则,彰显时代精神
  主题性。试卷突显主题分块原则,把一个一个的语文知识有机地融合到各个主题之中。如第1题以孟祥斌事迹为主题,融合了拼音、字词、病句修改、成语运用等语文知识的考查;第2题以廉政文化为主题,融合了古诗文名句的考查:第3题以奥运为主题,融合了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对联知识的考查;现代文阅读(一)、(二)分别以亲情、抗震救灾为主题,里面的题目包含了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对人物情感把握,对文章中心的理解,根据情境的合理想象,信息的筛选,材料的探究,情感的体验,语言的表达等等。
  乡土性。试卷注重金华这一地域的乡土文化。如孟祥斌事迹是发生在金华的家喻户晓的重大事件,他的事迹感动了家家户户的金华人民,甚至还感动了全省以及全国人比,这是我们金华人民的骄傲。又如第2题第(2)小题默写李清照的《题八咏楼》,八咏楼是金华的著名古迹,它的身上凝聚了许许多多的历史烟云,更有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题诗,甚为难得珍击。这些主题选入试卷,无疑会大大激发考生的自豪感,激发起他们热爱金华、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