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1750字。山东省聊城市
  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诊断性测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案
  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写在
  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
  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用涂改液、胶带条、修正带和其他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的(一)(二)两个不同的阅读文本中任选一
  个文本作答,把所选文本的序号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不能全选。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6分)
  一、(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吮吸(shǔn) 疾风劲草(jìn) 掣肘(chè) 博闻强识(zhì)
  B.拙劣(liè) 长歌当哭(dàng) 横财(héng) 心宽体胖(pán)
  C.氛围(fēn) 积极参与(yù) 证券(quàn) 力能扛鼎(gāng)
  D.创伤(chuāng) 酩酊大醉(dǐng) 蒙骗(méng) 一哄而散(hòng)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乖戾 九洲 跆拳道 麻雀虽小,五脏具全
  B.沿续 编辑 势力眼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C.像片 简练 流水帐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D.斧正 福祉 赔笑脸 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 当代青少年既要努力学习书本知识,又要不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若只有才学而无
  美德,也会成为        子孙。
  ② 未来几年,铁路交通将会更加发达,2008年“京津城际快车”运行后,北京到天津
  的行驶时间          只需半小时。
  ③ 有考生和家长表示,“平行志愿”、“靠分数说话”,体现的是硬碰硬的实力,在填报
  志愿时主要考虑的是自身情况,而不是与他人“       ”,心态会更加理性平和。
  A.不肖   大约   博弈 B.不孝   大约   博彩
  C.不肖   大概   博彩 D.不孝   大概   博弈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中国市场的前景,使张朝阳对创业成功充满了希望,不撞南墙不
  回头的执著成就了他事业发展的第一步。
  B.在领导干部热逐文凭蔚然成风、弄张文凭易如反掌的时候,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主任张平的中专学历,意外地成为公众的一大看点
  C.2008年11月26日晚,印度金融中心孟买市发生了骇人听闻的连环恐怖袭击事件,
  数十名恐怖分子在泰姬玛哈酒店等地向手无寸铁的游客和民众扫射。
  D.随着瓦釜雷鸣般的震天巨响,装载“神七”载人航天飞船的火箭腾空而起,向太空
  飞去。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杭州市地铁坍塌事件的教训太沉痛了,一定要采取措施,防止以后不再发生这种严
  重事故。
  B.近年来先后实施的全面免除农业税、免收农村中小学的学杂费,高度说明了中央政
  府对农民问题的充分关注。
  C.从许多方面看,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其影响深远,是1930年经济
  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打击面很广、也很深。
  D.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
  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二、(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人本意识与对人的尊重
  所谓人本意识,也就是尊重人和推崇人,弘扬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主体独立自觉的价值。而这也正是儒家所津津乐道和积极追求的东西。儒家虽然不像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那样,突出人的个性自由与解放和个体的独立与发展,但这只是相对而言。
  第一,儒家并没有完全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作用与价值,抹煞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孔子说:“为仁由己”,仁的境界的实现要靠自己的努力;又 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认为“立人”、“达人”要以“己立”、“己达”为前提。孟子说:“道惟在自得”,求道没有别的途径,全靠自身的修行和体 悟。这都是对人的个体主体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的肯定。
  第二,主体理应包括个体主体和类主体,主体意识应包括个体主体意识和类主体意识。就类主体和类主体意识来说,儒家不仅不曾忽略,相反却是十分看重的。一方面,儒家从人性的普遍性出发,把人看成是一种社会性的类存在。作为类存在,人在自然、宇宙中居于特殊的位置。另一方面,儒家立足于人的家庭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