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8710字。
  《呐喊》自序教案
  1.本章的作用和地位
  《呐喊》是考纲里明确的内容,且是鲁迅创作的一部重要的短篇小说集,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的文章较为难懂,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大难点,因此老师给学生以精心的指导。
  2.本章主要内容及课时要求:
  课题:《呐喊》篇目简介;《阿Q正传》;《呐喊人物形象及艺术风格探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2)理解句子
  2.过程与方法点拨法、阅读法、练习巩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阅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了解鲁迅的生平
  (3).了解《呐喊》产生的深刻的社会根源
  (4).把握人物具有的独特个性及所反映的中国劳动人民愚弱的国民性。
  二、教材分析
  能分析人物形象,把握重要情节,掌握呐喊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了解呐喊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919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政府的封建统治,但没有完成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鲁迅先生十分关注当时中国的现状,写出了反映这个时代的小说《孔已己》、《故乡》、《阿Q正传》等。
  二、关于《呐喊》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在《呐喊》序中,鲁迅谈到他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他于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肄业,第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毕业后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学,1904年进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中止学医,回东京准备从事文艺运动。是一次课堂上看画片的经历使他弃医从文的。他回忆道:‘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
  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他‘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