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50个字。
  当我死时
  兰州交通大学东方中学赵玉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爱国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生命如此珍贵,有谁期盼死亡;除非可以带着灵魂回故乡。常人把死亡与痛苦相系,游子诗人把死亡与满足并论相提,只因为,他有这样的一系列假想……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余光中的《当我死时》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注意读好断句,排除生难字
  2、读出抑扬顿挫与情感
  3、请个别同学包含情感地朗读
  三、背景介绍,加深理解后的诵读
  关于作者:
  PPT展示——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母亲原籍江苏,故有“江南人”之称。当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22岁离开大陆去台湾大学插班,毕业于外文系,后又留学美国,随家去香港,60年代他曾两度赴美讲学,羁旅生涯使得余光中怀乡心切,乡愁难于排遣,于是他写了许多思乡题材的作品,而这首诗就是1966年在美国密西根州时写下的。
  应该使用的情感:
  深情的、悠长的、舒缓的,还有“有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瞭望……”部分应该用有些痛苦而又满怀渴望与期盼的语气来读。他为何苦痛?当然是17年的阻隔难以回乡,17年的阻隔难回祖国,所以他的思乡即思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