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7张。逐句赏析,分析透彻。含配套教案,约2390字。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教案
一、学习目标
1、鉴赏诗歌
2、感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艺术风格
二、诗歌新授
1、题解:菩萨蛮,又名《子夜歌》、《重叠金》,唐教坊曲。唐苏鹗《杜阳杂编》:“大中初,女蛮国入项,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此调原出外来舞曲,小令44字,前后片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情调由紧促转低沉。这首词写一个闺中贵妇的苦闷心情。表面看来,此词所写不过是女主人公从睡醒后到梳妆打扮完过程中的几个镜头,却能充分透露出她内心的复杂感受,做到神情毕现。飞卿为晚唐诗人,而《菩萨蛮》十四首乃是词史上的一段丰碑,雍容绮绣,罕见同俦,影响后来至为深远。
盖曲子词本是民间俗唱与乐工俚曲,士大夫偶一拈弄,不过花间酒畔,信手消闲,不以正宗文学视之。至飞卿此等精撰,始有意与刻意为之,词之为体方得升格,文人精意,遂兼入填词,词与诗篇分庭抗礼,争华并秀
2、作者
温庭筠,唐书作廷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晚唐诗人,约比白居易晚50年。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每依新兴曲调作歌词,开五代宋词之盛,花间集收温词六十六首。
飞卿累举不第,初至京师,为人推重。然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艷之词。宣宗大中末,授方山尉。徐商镇襄阳,往依之,曾署巡官。
飞卿才思艳丽,工于小赋,作诗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有《金荃集》(温飞卿集)。
文学史上,温庭筠(约812-866)可称第一位专业词人。其词名压倒诗名,而其《金荃集》亦为第一本词的别集。他流传下来的词近70首,主要保存在赵崇祚编的《花间集》中。多写闺妇或妓女们的爱情,也有少数写边塞题材之作。
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唐宣宗李忱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綯央温庭筠代作若干首。词成后,令狐綯冒称是自己的作品,暗地里献给宣宗,并叮嘱温庭筠不要声扬出去。温庭筠却很快地说出去了,因此得罪了令狐綯,致终生不被重用
3、解析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一觉醒来,残妆未尽,微蹙的蛾眉上所涂的额黄颜料已经有些褪色,金光或明或灭地闪烁。缭乱的鬓丝彷彿云朵一般,蓬松地拂过雪白的香腮。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懒洋洋地起来画上蛾眉,漫不经心地随意化妆慢吞吞地梳洗打扮
(本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事,即“梳妆”二字。而妆者以眉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或指「金钗」。)
小山:有多种解释。
一解认为指屏风山的小山。许昂霄《词综偶评》说:“盖指屏山而言”。则句意为:屏风上雕绘着重重叠叠的小山,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一明一灭地闪烁。
另一解认为指眉。《天宝遗事》载:“明皇幸蜀,命画工作十眉图。”据《海录碎事》:“十眉图:一鸳鸯、二小山”。
另一解认为指发髻。“金明灭”指首饰,或金银牙玉小梳背,在头发间光彩闪烁。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开头两句,写她脸孔雪白、芳香,头发像浓云一般乌黑柔软,再衬上金黄色的眉毛,光艳毕现。在短短十四字中,把色泽、气味、体态……连同神情都生动地描绘出来。俞平伯谓:“度字含有飞动意。”
叶嘉莹《迦陵论词从稿》也说:“度字生动,……足以唤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