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420字。
  王梅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状况。
  2. 根据小说的有关知识,掌握本文的内容要点。
  3. 分析文中的主要形象,并体会作者在他们身上赋予的思想感情。
  4.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一、兴趣引领(鲁迅简介、鲁迅与许广平简介见另页)
  鲁迅一共有三部小说集,即《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在《故事新编》中既有神话、传说,又有历史题材的作品,如《补天》、《奔月》是神话,《理水》、《铸剑》是传说,《采薇》、《非攻》是历史题材的作品。鲁迅把数千年的历史陈迹和耳闻目睹的人情世态联结起来,张开艺术的想象翅膀,飞越千秋百代,在错杂对比之中迸发真知灼见。产生了一种古今交融的艺术境界,使人在会心的微笑中看到古人和今事,思考历史和现实。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奔月》, 体会羿创业之后的寂寞感和被欺骗之后的愤怒之火
  1. 小说知识
  小说是一种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 故事情节、人物、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人物描写:写作过程中通常综合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等描写方法,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2.《奔月》简介
  鲁迅从1922年开始创作了第一篇历史小说《不周天》(即《补天》)之后,历时13年,又创作了7篇历史小说《奔月》、《铸剑》、《出关》、《理水》、《采薇》、《非攻》和《起死》,1936年集成《故事新编》。《故事新编》是一部关于神话、传说及史实的白话演义,开创了我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先河。《奔月》作于1927年4月3日
  二、《故事新编》:最后的创新之作
  写于30年代,鲁迅生命的最后时候,总体风格却前所未有的从容优裕,幽默洒脱。骨子里仍是悲凉,却出之以诙谐的“游戏笔墨”。
  对“故事”——古代神话、传说和史实里的古人进行“激活”——重新诠释。这些古人全是古代神话英雄与圣贤人物(《理水》大禹,《采薇》周代贤人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铸剑》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故事,《非攻》讲墨子“兼爱和非攻”,《奔月》讲嫦娥和后羿,《出关》讲老子,《补天》讲女娲,《起死》讲庄子),在一般人眼里神圣不可侵犯,而鲁迅的《故事新编》恰恰要把他们拉回日常生活场景中去,抹去其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的光辉外壳,还原于常人、凡人,甚至可笑之人的本相(“解构”)。
  如《补天》,描写的重心,不在于女娲创人的神圣和伟大,而是她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当她发现她创造的产物竟只是一群只会互相伤害的丑陋的人类时,她是禁不住“倒抽了一口冷气”,感到从未有过的“无聊”。尤其可笑的是,她亲手创作的人中,一个“古衣冠的小丈夫”居然到她胯间“举牌抗议”,用佶屈聱牙的难懂古文说女娲一丝不挂有伤风化:“裸裎淫佚,失德蔑礼败度,禽兽行。国有常刑,惟禁!”,对经典的结构可以说到了“搞笑”的地步
  《奔月》,也不写射日英雄后羿当年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