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另有说课稿。
《夏 感》说课
六安市枣树初中 孙玉成
《夏感》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散文,属于自读课文,是当代作家梁衡先生对夏天的独特感悟,表达其对火热的夏天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真挚赞美。作者以具体、生动、独特、细腻的笔触尽情描摹,宏观写意;全文不长,仅666字,可谓文情并茂,别具风格,读后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本文,我觉得首推之法是朗读。齐读,散读,品读,推荐读,老师学生PK读,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因为本课是自读课文,所以教师的读只能作为示范性、激励性的读,是一种引领性的读切不可全文范读,把本该属于学生锻炼的时间和机会给挤占去了。
通过有感情的课文朗读,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文章内容,使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之上寻找到感情的契合点,实现与文本的情感交流,并进而体验出作者深微细腻的思想情感,同时也为结尾处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做好必要的情感铺垫。
其次,是引导学生互动交流。通过思想火花的交流碰撞,来品味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这是本课教学的第二个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尽量激发起学生们的思想智慧的火花,让其相互碰撞,最后老师轻轻点拨,完成教学任务,力求避免语法修辞的枯燥辨析解释。
一般以这样的引导作为触发点:找出你比较喜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原因,关键得益于哪些词语使用的巧妙,今后的作文中能否也这样学写。充分调动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一人发言其他人给予补充、纠正,“一花引来众花开”,“一朵云感动影响带动另一朵云”,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宗旨。
比如,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或句子,说说理由。
例句1: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品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夏天麦浪翻滚,丰收在望的壮美景象,表达了对劳动的赞美,对繁忙农人的讴歌。“扑打”一词写出了麦浪翻滚的气势;“涌”字描写了麦浪翻滚的动态美。
例句2、“好象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品析: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从春到夏的过程。
例句3、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品析:从视角、触角、味角几方面描写麦浪,表现了夏天的热情。
第三,导入精心设计,为下一步上好课做好铺垫。
作品写的是我国北方农村的夏天,对于地处江淮之间的农村孩子来说,作品中演绎的种种,他们应当是不陌生的;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熟视无睹,会造成学生审美上的麻木和疲劳。“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备课前,我有意识的做了些调查:读了《夏感》这篇课文你感觉怎么样,美吗?学生的回答居然是,不怎么样,夏天不就是那个样子吗?
鉴于此,我立即砍掉了“你喜欢夏天吗”这种导入方式,选了几幅具有南国夏天特色的图片作为课堂展示材料。同学们顿时一阵唏嘘声,多美呀!然后乘势点出:南国之夏——清新、柔和、恬静、秀美,紧接着,打出与课文紧密相关的几幅图片:粗犷、紧张、热烈、急促、雄放。带着这种截然不同的美好视听享受,学生再进入文本的研读,其心情必然是喜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