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090字。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丰富
第二单元 丰富
“丰富”是高分作文的一个重特征。是“发展等级”的第二项要求,是在基础等级“内容充实”基础上的更高一层的评判标准。《考试大纲》对“丰富”的要求是“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从“等级评分标准”看,好像只占几分,但在具体阅卷中,“丰富”实际分值有可能占到整篇作文分值的50%或以上,因为多个评分点都与之息息相关。如“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即所选材料要紧扣话题中心;“内容充实”,即材料要丰富;“感情真挚”,即材料感人;“结构严谨”,即材料要有层次;“深刻”,令人深思;“有创意”,即材料新颖……“文章一枝花,全靠例当家”,“例好文一半”,所以材料的重要性已超越了语言、结构等作文要素了。
材料丰富。是一篇文章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议论文而言,丰富的材料可以使文章有血有肉,以事例感人,以典型、翔实的材料来打动人、说服人,避免用空洞的分析,避免泛泛而谈,人云亦云。对于记叙文而言,要有具体可感的材料,要充分,要有生活的真实感。叙事要曲折有致,不能过于平淡,要在曲折中显出生动感人;描写要具体、逼真,只有逼真,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逼真的关键,就在于细节描写是否真实、具体、生动。另外,细节的逼真和生动,也可看出作者对生活观察的深刻程度。当然,对记叙文类文章而言,材料的丰富也表现在文章中的众多方面:细节的真实、情感的真实,下笔时的文思泉涌等等,都得边于材料的积累。
形象丰满。在记叙性文章或有一定文学性写作中,离不开形象(一般指人物形象)的描绘。形象要鲜活,要有血有肉。对人物来讲,要有个性。要有特征;对事物来讲(如“雪”),要特征鲜明,要有变化,要丰富多彩。写作时,对于文章中所记叙或描写的人物一定要注意其形象的刻画,首先使其有自己的形象,而不是仅仅只是一个“人”,一个概念化的“人”。对“形象”而言,他(她)应该有自己的装扮,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行动。总之,要让这一形象能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意境深远。主要对记叙类文章而言。记叙类文章不同于议论文,它不能把自己的观点明确讲出来,以显示内容上的深刻。那怎样使文章深刻、立意高远呢?记叙类文章有自己的特点。或通过真挚的抒情感染人,或通过象征性的描写以揭示主题也有的文章通过独创的意境,使内容和思想的表现更为含蓄,耐人寻味。在这里,意境的创造很重要。意境优美,则显情景交融,感染力强;意境深远,则会主题深刻,立意更上一个层次。
第一节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
——记叙类文章的丰富
知识导学
作文,追求的是一泻千里的气贯如虹,显现的是博学多才。而材料是作品最根本的载体。从古至今,历代优秀之文无不在材料上具有顺手拈来的特点,无不具有经典而丰满的特点。从《烛之武退秦师》到《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它们虽然文笔简练,但是人物却异常丰满;从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到贾平凹的《静虚村记》。无一不是具有精致的绘景,而在景中融会了作者特别的情感。因此,要做到“丰富”,就必须以文章的“神”为基调,多方选材,选精当之材,达到丰富的境地,为“神”服务。
一、形象丰满 形神兼备
对于记叙性文章(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说等)来说,最可贵最关键的是做到形象丰满。只要是叙述类的文章,在内容上就有“形象”出现:或人物、或环境、或情节等。写人物,就运用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将人物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综合运用,绘人,将人物刻画得个性鲜明,让人物栩栩如生,丰满起来,生动起来;写境,绘声绘色,让人如临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