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70个字。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赣榆县实验中学陶珏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句,疏通文章大意。
2.通过对精彩语句的品读,感受小石潭的美景。
3.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感受小石潭的美景
2.体会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借景所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文章憎命达”,历代文人因遭遇挫折而写出优秀文学作品的为数不少。屈原因被放逐而写《离骚》,李白因失意长安而作《梦游天姥吟留别》,苏轼因被贬黄州而抒《赤壁赋》,李清照因家破夫亡而歌《声声慢》.因参与王叔文革新而被贬为永州司马的柳宗元,写下了传诵后世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其中第四篇《小石潭记》,和柳宗元一起坐小石潭上,欣赏美景,体会作者抒发的内心感受。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知的失意文人以文学抒怀的事例导入,能激发兴趣,让学生产生共鸣,快速进入文本情境。]
二、朗读课文:
1.听课文配乐朗读,要求:(1)给生僻字标上读音
(2)给较长句子标出停顿地方
2.投影强调以下字音。
为坻(chí)为嵁(kān)参差披拂(cēn cī)佁然(yǐ)
俶尔(chù) 悄怆(qiǎo chuàng)
3.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节奏
(2)读流畅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务。教会学生诵读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就预习中存在的疑难词句小组之间讨论解决。
(学法指导:用“猜”“看”“查”的手段知道词义。)
2.学生就讨论中仍存在疑问的词句质疑,学生互相解疑,教师适当点拨,提醒学生用卡片积累以下重点词语含义。(多媒体呈现卡片)
(1)一词多义
全石以为底(用)全石以为底(作为)
以卷石底以出(而)为
以其境过请(因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水尤清洌(清澈)
可清
不可知其源(能够)以其境过清(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