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小题,约7940字。
  重庆市巴县中学2008--2009学年上期
  第三学月考试初三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  120分钟完卷)
  (说明:1---3小题请填涂在机读卡上)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词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
  A、我是在白云的襁褓(qiǎngbǎo)中笑着长大的。
  B、我父亲脸色早已煞(shà)白,两眼呆直。
  C、狡黠(jié)者鄙(bí)读书,无知者羡读书。
  D、他恪(kè)尽职守,对事业有锲(qiè)而不舍的追求。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 3 分 )
  A、暄 嚷   傅 采    警报迭起     心无旁鹜
  B、恣 睢   亵 渎    神色张皇     唯唯连声
  C、扶 掖   箫 索    精血诚聚     烽芒毕露
  D、谰 语   讴 气    红装素裹     豁然惯通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罗老师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去给生病的贫困孤儿王明补课。
  B、刘洋说:“自从政治历史开卷考试以后,我的成绩提高了,真是开卷有益啊!”
  C.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很多人魂牵梦萦的事。
  D.现在,上网交流愈来愈成为人们喜欢的一种交际方式,但随之而来的不规范用字却比比皆是,给人们带来不和谐之音。
  4、下面语段中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4分)
  ①据记载,随着生产力,爆竹经历了爆竿、爆仗、鞭炮、烟花几个阶段。②有关爆竿的最早记载距今已有2000多年前了。《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初一,③鸡叫头遍的时候,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逐节将一根竹竿燃烧,来驱逐瘟疫和恶鬼。到了唐朝,这种燃烧竹竿的方式被人们称为“爆竿”。火药诞生后,有人尝试着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烧,渐渐代替了火烧竹子。到北宋时,民间已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烧物,还出现了单响和双响的区别,人称“鞭炮”。④到南宋初年,烟花这种更具有观赏性的燃烧物才出现了。盛极之时,可同时放烟花百余架。
  (1)第①句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                   
  (2)第②句句式杂糅,应删去的词语是                 
  (3)第③句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4)第④句关联词不当,应将       改为                 
  5、仿照划线句子,在横线上写两句话,与划线句子构成排比:( 4分 )
  真诚是什么?真诚是那轮悬在苍穹的太阳,一天天迸发出灿烂的希望  。
  仿写:                                                                                                                  
  6、根据要求填空:(3分)
  (1)《范进中举》的作者        是       (朝代)的小说家。
  (2)记住       (作家名)在 《 谈读书 》中所说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是啊,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7、综合探究(10分)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在城市的花园里、在农舍的庭院中、在学校的读书亭边,常可见竹影摇曳。为了感悟竹文化的魅力,假设你所在的班级准备编写一份《竹韵》小报……
  (1)《竹韵》小报的“修竹资料”栏目里,编录了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的几则相关资料。请你联系这些资料,帮忙把“编者按”拟写完整。(2分)
  【资料一】竹,常绿多年生植物。茎圆柱形,中空,有节,挺拔向上,质地坚硬。叶青翠,美观,凌霜不凋。
  【资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此名言流传甚广。
  【资料三】清代画家郑板桥喜画竹,并且常在画上题咏竹诗。例如“未出土时先有节,纵凌云处也无心。”“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资料四】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住处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资料五】中国人视竹为吉祥之物。竹与兰、梅、菊被誉为“四君子”。竹与梅、松被誉为“岁寒三友”。常见吉利画有《岁寒三友》、《竹梅双喜》等。
  编者按: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                  ;人们爱竹,爱它那                    。(2分)
  (2)《竹韵》小报的“咏竹诗联”栏目里,有一副对联的下联与别的对联弄混了。请你运用对偶知识判断下列诗句哪一句是这副对联的下联?(只需填序号)(3分)
  对联:凌云劲竹真君子,               。
  A.野泉声入砚池中          B.清香移在菊花枝
  C.梅梢月斜人影孤          D.空谷幽兰绝美人
  (3)《竹韵》小报需要一幅插图,陈谨同学建议以吴均《山中杂诗》中的“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为题画一幅画。请你展开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将这幅画描绘出来。(3分)(50字左右)[附注: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烟,此指云雾。窥,从缝隙中看。]
  (4)随着两岸交流的加深,《竹韵》小报准备增设一个新栏目,以下这则材料也将编入此栏目。请你为该栏目取一个合适的名称。(2分)
  前不久,《海峡周刊》刊登了台湾人杨先生在厦门创办“竹友园”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经营“谈竹庄”的厦门青年刘先生还特地拜访了杨先生。他们在竹友园里赏竹、谈竹,缔结了一段竹友缘。“千载竹文化,两岸本同源”,两岸竹友倾心竹文化的情感在这里找到了共鸣。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10分)
  8、默写填空
  (1)诚宜_________,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2)_____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破阵子》)
  (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4) __________________,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
  (5)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望江南》)
  (6)辛弃疾在《破阵子》中,通过形、声两方面,侧面表现战斗激烈,预示战事顺利的诗句是:                 ,                   。
  (7)古人写“愁”的诗句颇多,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             ,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