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690字。
  《晋灵公不君》教案
  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
  2.掌握主要名词及重点词语的含义
  3.掌握文章基本内容并全面理解本文所反映的儒家思想观念
  4.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
  5.能用现代汉语翻译全文
  内容概要
  1.内容梗概及文章主旨
  孔子在《春秋》里写道"晋赵盾弑其君夷皋",按《春秋》的义例,凡是被杀的国君称名,是因为国君无道,这里称晋灵公夷皋的名,就是贬斥晋灵公无道。"晋灵公不君"一文,开头就说"晋灵公不君",定了贬斥晋灵公的调子,预示晋国要发生大乱,国家要失去稳定。晋灵公厚敛雕墙,违反儒家薄赋敛,轻徭役,藏富于民的思想。以弹子射人以为乐,杀宰夫,不敬大臣。赵盾因晋灵公荒淫无道,苦谏其勤政爱民,触怒灵公,因而险遭灵公谋害。后来,赵盾的弟弟赵穿谋杀了晋灵公,迎回赵盾执掌大权。晋国的太史董狐写下"赵盾弑其君",让朝中大臣都知道。赵盾对董狐说:"弑君者是赵穿,不是我的罪。"董狐说:"你是相国,君主被害时你没有离开晋国,还是晋国之臣,后来又没有讨伐杀死国君的罪人,弑君的不是你是谁?"赵盾慨叹自己念着祖国,反自找忧患。孔子评论说:董狐是好史官,赵盾是好大臣。赵盾因史官的纪史原则而受到了弑君的恶名。赵盾要是越出了国境,这一罪名就可免了。
  本文的主旨:本文从多个角度,以鲜活生动的材料集中突现了晋灵公的残暴和应得的下场,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三个典型事例,把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做了形象化的说明。
  2.重点:
  (1)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章叙事的"详而博的特点,
  (3)材料的富有魅力;情节的曲折,跌宕多姿
  (4)体会语言的简明,人物的传神。
  重难点提示
  一、文学常识简介
  1.《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
  2.晋灵公名夷皋,晋襄公之子,文公之孙,晋国第二十六君,在位14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3.赵盾,晋国的正卿(相当于首相),谥号宣子。
  二、重点词语解释
  1.不君,不行君道。厚敛,加重赋税。以,连词,当译作来。
  2."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而:连词,可译作来。
  3."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夫人载以过朝。宰夫,厨子。过朝,经过朝廷。
  4."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中"莫之继也"怎样解释?
  提示:没有人继续您进谏了。"莫之继也"即"莫继之也"。莫:否定性的无定代词,"没有谁"。之:代词,指赵盾,等于说"您"。"之"在这里做"继"的宾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