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910个字。
  《观刈麦》教案
  常州市武进区遥观初级中学张丽娜
  教学目标:
  1、紧扣关键字词的解释,用散文化的语言复述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通过比较了解劳动人民的矛盾心理,并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
  3、品悟作者亲农悯农的“诗心”并通过仿写形式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面对五月麦收,我作了一首小诗:
  《五月的心情》
  五月的心情是土地开出的花朵,
  它笑意盈盈,
  那笑是麦子散开的麦芒,
  那笑是刈麦人上下俯仰的身浪……
  你们能从我的诗中看出我的心情吗?
  在诗后续一句“然而,五月的心情却全不是这样。”
  曾经的五月,麦收的季节,诗人白居易于田埂边看割麦,于是有了我们今天要共赏的《观刈麦》中不一样的“五月心情”。
  (二) 新授:
  1、 诗中人
  大声朗读诗歌,找出诗中人,并用诗中原词作答。
  (妇姑、童稚、丁壮、贫妇人、“我”)
  2、 诗中景
  农家人很少有空闲的时候,到了五月,夜晚刮起了一场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了……诗中的人们面对这样的情景都在干什么呢?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中人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肯定不可能把诗中的字词一个不漏地翻译下来,所以教师可以在他们的回答中即兴提问,如:“妇女孩子往哪送饭”、“贫妇左臂悬着怎样的筐子”、“丁壮们在什么天气情况下劳作”等,为的是有效调控学生字词翻译的落实情况。)
  3、 诗中情
  ①引言:我们通过文字,看到了他们的行为,我们能再通过行为,看到他们的内心吗?
  A、 我们先来关注一下诗中的丁壮和贫妇。请以诗中字词句为依据,揣摩丁壮和贫妇的心理,向站在田埂边观刈麦的诗人说说自己的心理话。
  追问:丁壮和贫妇哪个更苦?(落实翻译:家田输税尽)
  小结: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今日的拾麦人即昨日的割麦人,今日的割麦人也有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人,悲凉之意在这种恶性循环中不言自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