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860字。
  访谈类文本复习教案
  tzxr
  学习目标:
  1、如何准确地把握访谈的主要进程和内容。
  2、如何分析访谈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例题解析】
  一、(07广州一模)       
  中国天然气之父
  ——《温州都市报》记者采访戴金星院士
  戴金星,著名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中国石油界称誉为“中国天然气之父”。
  记者:  您长期从事天然气地质和天然气地球化学的研究,您最大的成果是什么
  戴金星: 以往认为石油和天然气只是由低等的但繁殖率很大的生物成因腐泥型有机质生成的,一直没有认识到高等植物遗体煤层和煤系中腐殖型有机质也能生成工业性油和气,故不在煤系中去勘探油气。
  我在研究中发现,腐泥型有机物既能生油,也能生气,然而腐殖型有机物在煤化过程中以生气为主,成油为辅,故煤矿的腐殖型有机质是生气层,生煤的地方是找气和发现气田的有利地区。
  我们是1979年提出在我们煤系中寻找天然气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但在此之前没有想到而已。
  记者:真理往往就是这样,看似简单,而寻找总结不知要付出多少代价心血。同样您也是经过辛勤的劳动才获得的。您当时是怎么会想到研究这个课题的
  戴金星: 1961年我从南京大学地质系大地构造专业毕业后,来到江汉油田工作。在那里我发现,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都几乎没有系统地全身心投入研究探索天然气的人。于是我决定选择天然气地质和地球化学专业作为自己的专业目标和方向。
  1972年,我决定以煤成气地质和地球化学为主攻重点。从1975年到1995年,我与同事以及学生们走遍了除西藏、台湾外的各省(市、自治区),积累了3万多个气组分及碳、氢、氧同位素数据。1978年,我提出了“煤成气理论”概念。
  1981年,我主笔“煤成气概况”的报告,为1983年国家把“煤成气开发”列为“六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打下了基础,推动了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走向黄金时期。
  记者:  您真是中国名副其实的天然气之父。根据您建立的“煤成气”理论,在实践中取得了什么效果
  戴金星:  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以“煤成气”理论为依据,先后预测了5个1000亿立方米以上的大气田,其中包括靖边、苏里格、榆林、乌审旗、克拉2等,并逐步得以证实,最终推动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目前中国天然气70%的储量是根据“煤成气”理论探明和发现的。为此,我感到欣慰。
  你说我是天然气之父,我是不赞同的,我只不过是把一生的痴情寄托在“气”上罢了,为神州争“气”,为“气”壮山河。
  记者:  您对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您对“气”情有独钟。您是否从小就喜欢呢您的成长道路是如何走过来的
  戴金星:  记得小学一次上地理课时,林景晖老师要求我们用石膏制作一个全国主要煤、铁、铜等矿产分布图。我认真地做了一个,现在想想那时做的石膏模型是很粗糙的,但却得到林老师的表扬,从此我的心中就萌发了为祖国找矿藏的想法。
  记者:  人的一生中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生的荣幸。您还时常怀念当年的学生生活吗?  
  戴金星:  是啊。我在中学时,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伟大的文豪鲁迅、卓越的考古学家夏鼐和著名的化学家唐敖庆等都曾是我心中的偶像。而李四光的《谈谈风水》《褶皱》等地质科普书,我在读初二时就特别感兴趣。温州没有《褶皱》书中说的沉积岩,只有火山岩,我理解不了,但还是把书啃了下来。高中时,一首《勘探队之歌》对我的影响很大:“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地质队员为祖国献身的激情、为科学拼搏的精神和为理想吃苦的毅力强烈地感染了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