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390字。
2009届实用文本传记阅读训练材料
福建省大田一中 飘雨
考纲阐释
考纲要求
《2008年高考考试大纲(课标实验版)语文》中明确表明,传记阅读属于实用类文本范畴。要求了解传记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考点解读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是深入阅读的基础,所谓“文中信息”除了“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之外,还包括传记当中能够满足某个“专题”的特定内容。这些信息都掺杂在传记的其他文字信息之中,这就需要我们能够迅速地删汰无效信息,准确地把有效的信息提取出来,这就是“筛选”。筛选出来的信息往往是零乱的,•甚至是零碎的,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使之完整化、条理化,这就是“整合”。筛选整合信息时,要充分尊重传记事实,必须完全排除我们自己主观因素的干扰,不以自己平素所获的知识取代传记事实,更不以自己的是非为是非,筛选整合出来的信息相对于传记本身来说,必须是“原生态”的。
传记呈现出来的语言是个性的,传记运用的修辞手段等等,都属于语言特色的范畴。一般说来传记类文本多用顺叙,把握好传记的结构,有利于理清文章思路,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
要能够分析传记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这里的“基本特征”应该包含着这样的两个层面:一是作为传记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另一个是具体的文本所具有的富有个性的特征。而“主要表现手法”是指具体的文本所采用的诸多表现手法中最突出的一种或几种。从表现手法上看,人物传记主要体现在材料的取舍和细节的刻画上。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
无论是对传记“主要观点”还是“基本倾向”的评价,都必须做到“独立”和“负责任”,并且要努力做到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独立地”“自己的”就是要有自己的见解,不一味因袭他人成说,不入云亦云;“负责任”就是一要尊重文本事实,二要有正确的是非观和浓厚的社会责任感,所有言论不违法不背离社会公德;“有一定深度”指能够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认识解读。
评价传记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是指传记文本在过去、现在以至将来的社会上产生过的、正在产生的或将会产生的作用。“价值”指的是文本的积极作用,而“影响”则既有积极的也包括消极的,具有两面性。“新课标”要求“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细节,理解作者对传主及有关事实所作的评价,能分辨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关系,并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从选择材料、提炼意旨、构思谋篇、遣词造句等角度加以分析,对不同作品的优劣高下作出评判。”.
考点中的传记“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包括传主本身体现出来的人生价值和传者的情感态度所反映出来的人生价值。而“文本反映出来的时代精神”则是指文本体现出来的它产生的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包括文本本身与现在社会的精神之间的相通之处。
“探究”就是探讨穷究的意思,“疑点和难点”则是探究的对象。所谓“疑点”“难点”主要是指客观存在的读者普遍认为的弄不清楚的地方和不容易弄清楚的地方。“提出自己的见解”有这样的两层含义,一是提出的见解具有独创性,不因袭他人成说;二是提出的见解不要求就是最终的科学结论,只要言之成理,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
考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4题。(2008山东高考卷)
我所认识的梁漱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