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小题,约10600字。
内江市2009届高中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12
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注意事项:
1.在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偶尔 穿流不息 一鼓作气 草菅人命
B.擅长 亲密无间 悬梁刺骨 矫揉造作
C.迁徙 偷挖墙角 再接再厉 萎靡不振
D.沉湎 打蜡地板 老两口儿 一诺千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本公司目前强调“核心能力”的观念,即做公司最见长的事,同时通过联盟引进外来
资源。
B. 在法庭上,张律师说:“我郑重地告诉你,要他负法律责任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时他已
经是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了。”
C.2008年的洪水造成的灾害面积大,受灾人口众多。但是,请你们相信,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老百姓的损失,我们一定会鼎力相助。
D.启功先生是一个书籍爱好者,几十年来他收藏的典籍汗牛充栋,简直可以称得上一个小型图书馆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A.在北京奥运火炬的传递过程中,她步履轻盈,右手高擎火炬,左手不断向周围观众和
媒体记者挥手。
B.唯一不变的就是这座城市一直保持着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保持着一种敢作敢为、敢为人先的活力。
C.这里的险情形成已久,我们有充分时间做避险预案,群众如果还有死亡,那就是我们工作的失职。
D.俄罗斯宣布开通东欧的输油管道,之后不久欧佩克也决定在近期增产20000桶的石
油产量,这将对国际石油价格造成巨大影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由于科举制影响巨大,人们的评价向来都有很大的差异。
现在多数学者都赞同唐宋时期的科举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分歧主要在对明清时期科
举制度的评价。过去对科举的认识往往以偏概全,例如,很多人到现在还以为明清科举只考八股文。其实,科举考试内容繁多,即使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八股文也仅为多种考试内容的一部分或者一科,只是其重要性有点像当代高考或研究生考试中的英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罢了。但明清两代科举也要考三场,除头场考八股文以外,第二场考论、判、诏、表等当时政府的应用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也是无法考上的。
在1300年的中国科举史上,无论哪个朝代,策问与对策都是重要的考试题型。策问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或经史典籍中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策问题目,统治者也往往通过单子的对策来了解民情、征询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策试这种形式可以考查应试者的德、识、才、学以及对“时务”即现实问题的见解。特别是时务策,主要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问题。
在传统社会,教育和考试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西方的中世纪大学和东亚的书院、科举皆然。只有到文艺复兴、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教育的内容才逐渐转到自然科学方面来,注重自然科学,即所谓的实科,是工业文明时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坚船利炮强劲东来的西学代表先进的工业文明,而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农业文明的时代,科举考试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古代的古典人文知识,自然逃脱不了被停废的命运。
科举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然而,在现代中国人对传统事物的看法中,科举大概也是被误解最深的制度。我们不应忽略科举制的历史性。评价历史制度,需将其还原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这样才不至于使讨论脱离了历史实际。试想在传统社会,能构想出其他更好的选才制度来吗?古代的中国统治者和许多文化巨人并不是没有看到科举制的局限和弊端,也不都是因循守旧之辈。但经过反复比较,最后还是选择了科举制,这实际上是一种择善而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