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380个字。
备战2009:病句的辨别与修改
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相关要求:
1、辨识、修改常见的语病。
2、命题一般呈下列特点:一是注重常见病句的辨析与修改;二是句子较长,辨别有一定难度;三是例句多来自现实生活,有时来自学生的作文。
3、懂得命题的特点,就要在平时培养良好的语感,学会辨别和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
4、病句辨析与修改的重点是几种常见语病的修改,难点是语段的修改。
二、考点举要
常见的语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搭配不当(包括主语与谓语,动词与宾语,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
如: ⑴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襄樊(非课改区)
A.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自立于世界民族。
B.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C.为了防止体育活动时间里不发生伤害事故.学校体育教师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
D.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答案:B,其中D属于搭配不当,“水平”应改为“能力”)
⑵在原句上改正下面两个病句。(太原市)
a、阅读名著开拓了我的视野,也提高了我的写作。
b、我们只要了解了文学作品的社会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内涵。
(答案:a、在原句末补充“水平”或“能力”b、在原句把“只要”改成“只有”或把“才”改成“就”)
2、语序不当。
如: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山西非实验区)
A 在班主任的教育下,韩志颖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B 全校同学讨论并听取了王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
C 菜市场向居民供应青菜、萝卜、土豆、苹果等蔬菜。
D 开展优质教学活动后,李老师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答案:D,其中B中“讨论与听取”语序不当)
3、重复累赘。4、成分残缺或赘余。
如,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空白处。(沈阳市)
(1)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十分刻不容缓。
(2)针对目前互联网上存在的不良现象,很多人发出文明办网。
(答案:(1)去掉“十分”(2)句末加“的倡议”或将“发出”改为“主张”“建议”“提倡”等)
5、介词误用(常见误用介词:把、被、对、在)。
如: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湛江市)
A.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B.刘翔这个名字对中国人都很熟悉。
C.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其美。
D.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荣获国家园林城市。
(答案:C,其中B介词“对”弄错了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