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5·12地震谈感受导入,构思了记者报道这一环节,并加入《背影》的比较训练,学生非常感兴趣,效果很好。(附教案及朗读素材)
共30张,另有教案。
九 父与子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2、通过朗读与品味,感受信任的力量,父爱的伟大。
说明:本文讲述的是1989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 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本设计力图创设良好的对话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在品读中,珍视学生独特体验,感受信任的力量,父爱的伟大,让课堂充盈着人性的光辉,洋溢着生命的色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深入文本,在品词析句中体会父爱,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2、难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深刻含义。
说明: 这是一篇充满父子深情的文章,人人都会被故事中父亲为救儿子那饱含的深沉的爱而折服。文章的故事性和文中儿子的学生身份都能引起七年级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兴趣。在增进和加强两代人的沟通和交流方面,本文无疑是一篇极好的课文。因此,本文的教学应抓住课文中最能体现父爱之情的精彩描写,有层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进父亲的情感世界,学习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以情体会父爱之情,以心感受父爱之心。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揭示课题 1、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
2、学生看了以后谈感受。
3、揭示课题:是呀,地震是多么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利失所。1989年,当巨大的地震危害袭击美国洛衫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个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对父子。(板书:父与子) 1、自由交流。
2、谈感受。
3、齐读课题。
以交流的方式引入新课,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权利。在学生交流地震信息以及谈观摩地震的感受后,既丰富了教材内容,同时也让教材内容直观化,为后文体会父亲的伟大作铺垫,学生学得也轻松、有趣。
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你想怎样评价这对父子? 1、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概括:课文讲述的是1989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
2、交流各自读后感受。 读课文是理解文章的基础,概括文本内容是七年级学生必须要养成的读书习惯;而交流初读后的感想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本。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以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得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