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乡愁情结探究>教学设计》
2004-5-31 15:52:38 天津铁厂第一中学 冯庆秋
[教材简析]
《乡愁情结探究》是七年级上册,语文实践课本中的一个主题活动。教材要求同学们以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形式,探究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主题的心理根源,品评中国诗歌历久常新的题材——乡愁诗。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新课标的一个根本思想,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在学习理解新课标的这个思想的同时,要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即变“教”为“学”。我认为,教法的本质是学法,“教”是为“学”引路、架桥、导航。据此,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了全面体现这一理念,我们设计了这次语文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口动脑,亲身体验,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观察思考、动手创造等能力。
3、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的学习方式。
4、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材料的能力。
[展示内容及过程]
一、 课前准备:
全班同学自愿结成三个小组,各小组在下面的课题中任选一个,用一周时间到图书馆、互联网上查找资料,思考探索,一周后向其他小组的同学做介绍。
课题:
1、 当代台湾乡愁诗产生的原因
2、 搜集你所知道的我国古代乡愁诗代表作,并就其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进行简单的欣赏和品评。
3、 搜集当代台湾乡愁诗代表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此外,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自己创作一些乡愁诗
二、 展示过程:
(一)、伴着马思聪的《思乡曲》,两个主持人朗诵余光中的《乡愁》(大屏幕显示诗的内容)。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然后用下面一段话导入本次展示活动:乡愁,可以说是中国诗歌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提起它,我们脑海中会涌现出许许多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